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抑郁症发病逐年升高,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已不单单是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胍丁胺作为一种咪唑啉受体内源性配体,具有抗抑郁作用。本文梳理了胍丁胺的生物学特点、胍丁胺、咪唑啉受体与抑郁症的关系,为胍丁胺抗抑郁作用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酸柏栀油软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超声血液流变仪观察酸柏栀油软胶囊对高黏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用血栓聚集仪和血栓形成仪观察该胶囊对高黏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酸柏栀油软胶囊能显著降低高黏大鼠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栓形成。结论酸柏栀油软胶囊可改善高黏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雅慧  惠起源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872-1874
RASSF1A基因是一种新型侯选肿瘤抑制基因,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该基因的失活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和杂合子缺失,参与细胞凋亡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本文从该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机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眩晕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和血脂血糖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眩晕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性、血脂和血糖的变化.方法:将434例眩晕患者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4型,观察不同中医分型的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血脂和血糖的变化.结果: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型眩晕患者全血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血栓干重、甘油三酯和血糖等指标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P<0.05),痰浊中阻型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总胆固醇升高(P<0.05);而气血亏虚型患者RBC压积降低,血沉增快(P<0.05).各型之间尤以痰浊中阻型患者的全血粘度与RBC压积增加较其它各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型患者血糖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型患者全血粘度与RBC压积降低、血沉增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液流变性、血脂和血糖水平呈现统计学差异,不同中医分型眩晕患者的上述指标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异牡荆苷在大鼠血浆及不同组织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RP-C18色谱柱(250mm×4.6mm,5.0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40:60,v/v)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8nm。通过专属性、精密度、线性、准确度、稳定性、提取回收率、最低定量限等方法学考察,证实本方法可对血浆及不同组织中的异牡荆苷进行准确检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异牡荆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大鼠在静脉注射异牡荆苷后,在预定的时间点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异牡荆苷在高、中、低剂量(18.75,3.75,0.75mg/kg)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AUC与给药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t1/2α为1.54-1.84min,t1/2β为36.94-46.27min。异牡荆苷在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肾>肝>肺≈卵巢>心≈脾>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复方栀子油软胶囊是否具有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灌胃方式给大鼠连续给药90、120 d,停药后并持续观察14 d后,检测大鼠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和重要脏器系数及组织切片。结果连续注射给药90、120 d后,大鼠未出现明显外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血生化及13种脏器组织的毒性变化。结论该药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是提取自伞形科植物川芎干燥根茎中的一种生物碱单体,具有介导细胞增殖及凋亡、扩张血管、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以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等作用。本文就川芎嗪、川芎嗪类似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为川芎嗪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运动功能是消化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肠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众多神经递质及神经调节物的调节。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病理过程包括胃排空延迟及小肠排空减慢,胃肠协调运动紊乱等。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激素因素、神经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酸作用有关。近年来由于社会竟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导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现就近年来有关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1实验模型由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多属…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多数伴有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不仅导致患者的血栓或出血症状,而且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现就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状况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相关机制,探讨临床治疗对策。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CJF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发表与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及临床治疗对策相关的文献,并结合当前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对其进行综述。结果 抗肿瘤药耐药性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外排增加使肿瘤细胞中的药物浓度降低、解毒作用加强、DNA修复损伤功能增加、肿瘤细胞通道信号异常、靶点改变等。结论 临床可根据产生耐药性的不同机制予以针对性治疗,中药具有多靶点作用,其逆转耐药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