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俞募合配穴电针法与西药莫沙必利对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差异,明确电针对DGP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针刺中脘、足三里等穴;对照组30例,口服莫沙必利5mg,1天3次,痞满证的轻重分级为评价指标,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87%,对照组总有效率38.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合募配穴电针法能明显改善DGP患者消化道症状,疗效超过莫沙必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鼻咽癌患者康复后生育的后代健康发育情况进行调查,评价鼻咽癌治疗对后代健康发育情况的影响,指导提高鼻咽癌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1969年至1997年间放疗后可能有生育能力的鼻咽癌患者,女性≤35岁,男性≤45岁,随机抽取120例发放自行设计的《鼻咽癌放疗后生育的后代健康状况调查表》,采用电话、信件、上门随访方法,对治疗后生育的后代健康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有24例患者经治疗后再生育,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治疗时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16岁;治疗后最短在1年后生育,最长在6年后生育;总共生育45胎,男性19胎,女性26胎;目前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33岁;全部体格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从一般~优秀。结论 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生育的后代体格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提示健康,这与放疗防护最优化设计进步相关,使辐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年以来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规律进行总结,从临床研究的文献报道资料中总结针灸处方选穴的规律,以及针灸各种疗法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一、失落长坂长坂,春秋之际称作坂高,也称长坂冈,汉时谓之栎林长坂、当阳长坂,后又称三国长坂坡、古长坂,等等。长坂,因东汉末年(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与曹操在此展开了一场血战而声名远播,又因历代文人墨客的渲染和附会而显得神秘和神圣。早在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当阳县治从江陵的万城迁回王阳镇。又过了两百年后的1582年(明万历十年),知当阳者根据某些史学家的“考证”,选定玉阳镇西南的一个小山同作为长扳坡,并在坡前竖起一块“长坂雄风”的石碑,同时还根据民间流传的《血战长坂坡》中的一些描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以前至清代150本针灸古籍进行挖掘分析,总结不同朝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处方用穴特点。方法 抽取古籍中符合脑卒中中风病病症、腧穴、经络、刺灸法等相关语句,形成病症、腧穴、刺灸法、经络数据,分为中风病处方与含有中风病症的腧穴主治两类,人工审核结果并予以规范,通过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以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朝代古籍中风病针灸处方规律的多层分析。结果 共得中风病针灸腧穴处方536首;百会穴在各朝代的使用频率最高;百会、曲池配伍在宋、明、清最为频繁,地仓、颊车配伍在元代使用频率最高;经脉的选用除了清代选取手厥阴心包经为阴经外,其他各朝代所取经脉的前5位均为阳经。宋、元选取频率最高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明、清以手阳明大肠经居首。各朝代中,均以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组合支持度最高;特定穴均以交会穴为首,除清外,均以交会穴与合穴的配伍最为频繁。结论 针灸古籍中治疗中风病首取诸阳之会百会穴,重视阳经和特定穴的应用,古代用穴少而精,后世取穴渐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神应经》中病症与经脉、穴位应用和穴位配伍的关系。【方法】建立病症、经络、刺灸法、穴位标准库和《神应经》资料库,统计《神应经》中病症各部所取的经络频次与频次最高的穴位;采用Apriori算法实现配伍关系的分析,经测试界定经络配伍和腧穴配伍关系的支持度和置信度,计算经络、腧穴项集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结果】全书病症有547条,共用穴246个、2 029频次,其中用穴频次最高的是三里(手三里和足三里),合谷次之,经脉频次最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同时出现的概率最高,为10.17%;处方中出现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时,足太阳膀胱经出现的概率最高,为72.73%;曲池与合谷同时出现的概率最高,支持度为3.67%,其次是三里、合谷与曲池;处方中存在肩髃时,曲池出现的概率最高,达88.89%。【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神应经》病症经穴应用规律的分析结果可为现代中医针灸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禹安琪  陈楚云 《新中医》2014,46(12):183-18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活血化瘀止血中药瘀必清辅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药物流产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电针双侧合谷、三阴交、昆仑、内关,并口服活血化瘀止血中药瘀必清。观察2组流产效果、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流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结果:2组完全流产率、清宫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大于月经量者观察组9.18%,对照组34.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4天以内HCG转阴者观察组41.84%,对照组2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1天以上仍未转阴者观察组4.08%,对照组13.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瘀必清能提高早孕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降低清宫率,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加快HCG转阴,减少患者痛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疗并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来院首诊的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治疗联合化疗,放疗采用60Co—γ线外照射,1.2Gy/次,2次/d,5d/周,间隔≥6h,全疗程肺部病灶剂量64—84Gy。结果:放疗结束时有效(CR+PR)率为97.2%,1年生存率为46.8%,2年生存率22.0%,5年生存率为8.3%。结论:超分割放疗并化疗患者能耐受,疗效好,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有效的治疗选择,其确切疗效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NALP3炎性体信号通路观察火针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抗炎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5只,除A组空白组外分别参照氧嗪酸钾造模法、Coderre造模法依次制备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两次造模间隔2d,B组为模型组,C、D、E 3组分别予火针、普通针刺、秋水仙碱干预,治疗7d后处死大鼠,取右后踝关节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和NALP3、IL-1β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对比,其它组滑膜组织、血管、胶原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关节软骨破坏;火针组、秋水仙碱组与针刺组、模型组对比,滑膜组织、血管、胶原组织增生较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关节软骨破坏较轻。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造模成功后,与空白组比较,其他各组滑膜组织的NALP3、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火针组、针刺组、秋水仙碱组滑膜组织的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火针组、针刺组、秋水仙碱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能有效抑制白细胞分裂和募集,抑制关节滑膜NALP3炎性体及IL-1β表达水平,从而改善病变关节的病理损伤,迅速止痛消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