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烤贝数扩增情况,了解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应用。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396例宫颈脱落细胞,以生理盐水制片和液基细胞学(TCT)低渗法制片,应用荧光标记探针GLP TERC/CSP 300 m,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hTERC基因烤贝数的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的临床效应性。结果在396例临床标本中,正常宫颈细胞中表达率为1.012%(阈值);宫颈癌组的阳性率为93.65%(59/63)、CIN总阳性率为65.82%(104/158),宫颈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和炎性反应/CINⅠ组3.01%(4/133)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24%(50/83),CINⅢ组的阳性率为72.0%(54/75),CINⅡ组、CINⅢ组分别与正常和炎性反应/CIN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Ⅲ组、CINⅢ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C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中基因扩增呈阳性。结论 hTERC基因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细胞癌前病变具有严重程度相关。hTERC基因的检测可作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和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尿道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10例分为3组(73/72/65),分别应用经尿道电切(TURP)、经尿道汽化电切(TUVP)、经尿道等离子切割(PKRP)3种手术方法治疗,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TURP组手术成功72例,1例因尿道狭窄无法进镜手术失败,成功率98.63%;TUVP组手术成功70例,1例因尿道狭窄无法进镜手术失败,1例术中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率97.22%;PKRP组成功64例,1例因合并神经原性膀胱排尿困难无改善,成功率98.46%。结论 3种方法均有明确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和适应证选择不同方法,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昌达 《四川医学》2000,21(5):435-436
我院泌尿科近1年对4例前列腺增生手术病人,采用气囊尿管压迫前列腺窝,早期拔除造瘘管,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4例病人中,年龄65~75岁。1例继发急性肾功不全,经改善后恢复,另1例伴有高血压、偏瘫。4例病人,均在前列腺摘除,腺窝常规止血后,经尿道放置三腔气囊尿管,气囊放于前列腺窝内,注水15~20ml,耻骨上安置膀胱造瘘管1根,术后24小时内,缓慢冲洗膀胱,引流液均清亮,无肉眼血尿,术后1天,气囊减压(抽出液体5~10ml),观察引流液颜色无加深,术后3~4天,重新将气囊尿管放于膀胱,拔除膀胱造瘘管,造瘘口均顺利闭合,无漏尿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促进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合理进行抗生素治疗,探究降钙素原(PCT)检查用于指导用药的意义。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常规组、治疗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用药,治疗组患者给予降钙素原动态监测,根据降钙素原指导使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药物使用时间、ICU费用,统计抗生素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常规组ICU费用低、药物使用时间短、重症监护时间少,P<0.05;同时常规组不良反应、死亡发生率为16.0%、12.0%,明显高于治疗组的6.7%、2.7%,P<0.05。结论 :临床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查,能有效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死亡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对照组治愈率为31.2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加正骨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I)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组)30例和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组)30例,将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一次碎石成功率及术后结石排净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一次碎石成功率及术后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URSI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成功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红细胞免疫性IgG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IgG抗体测定及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简称三项试验),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O-HDN检出率80.53%(182/226),其中,O-A组阳性率82.76%(96/116),O—B组71.18%(86/110),两组比较,X。:0.75,P=0.3851〉0.05,显示ABO—HDN的发生率与新生儿A或B型的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项试验的检出敏感性,两组均以DTA最低(20/116或12/110),放散试验最高(96/116或86/110),经统计学分析,X^2均〉23.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GT检测红细胞免疫性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结果易判定等优点。_=三项试验以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的检出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饭柱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实验诊断中潮定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孕妇血清用2-Me处理做倍量稀释后,采用微拄凝胶法潮定IgG抗体效价.同时与试管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同时检测孕妇血清中的IgG抗体效价,其结果符合率为84.5%(93/110),其中IgG抗体效价<64时符合率为85.4%(70/82),IgG抗体效价≥64时符合率为82.1%(23/28).两种方法检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差异无量著性(P>0.05).结论:应用微柱凝胶法测定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能够使实验方法简单化、自动化,使实验操作标准化,判读结果直观、与试管法相比减少了肉眼判读结果时的人为误差.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MGT)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189例疑为HDN的高胆红素患儿做"溶血三项试验",即:(1)红细胞抗球蛋白试验;(2)抗体放散试验;(3)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结果 A型与B型2组患儿(母亲O型)HDN检验结果比较,2组HDN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GT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显著,操作简便,耗时40min左右,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