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目的探讨MIF是否促进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Ms C),用不同浓度的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 MIF(0μg/L、50μg/L、100μg/L)刺激Ms C。CCK8法检测Ms C的增殖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0μg/L、100μg/L的r MIF刺激Ms C 24 h及48 h后,A4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 MIF刺激Ms C 48 h后,其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MIF可能通过诱导Cyclin-D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从而促进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HSPN患儿,并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每例儿童均于同一时间点分别收集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尿MIF水平,比较并分析二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结果HSPN患儿血清MI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MIF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PN患儿存在肾脏对MIF的异常分泌,后者很可能进一步促成HSPN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黄芪地黄汤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TH1/TH2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HS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西医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黄芪地黄汤),并建立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观察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L-6、IL-12、TNF-α)水平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结果: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IL-12水平均下降,IL-4、IL-6水平上升(P均〈0.05),TNF-α水平明显上升(P〈0.01),而IL-2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缓解率87.5%,西医组疗效总缓解率60%,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中西医结合组IL-12、IL-4、IL-6水平基本降至正常,TNF-α水平仅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西医组IL-12水平接近正常水平,IL-4、IL-6及TNF-α水平略有下降。结论:黄芪地黄汤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更有效逆转TH2亢进状态,使病情得到改善和防止进展,其疗效机制与免疫功能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血清、尿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HSP)患儿50例,按有无肾脏累及分为HSPN组(30例)和HSP无肾受累(NO—HSPN)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尿液sVCAM-1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主要临床指标(包括24h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关系。结果:HSPN组和NO-HSPN组的血清sVCAM-1水平[分别为(809.79±173.32)ng/ml、(623.44±67.27)ng/ml]均高于对照组(494.79±59.84)ng/ml,P〈0.01,HSPN组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NO—HSPN组(P〈0.01)。HSPN组的尿液sVCAM-1水平(121.24±110.83)ng/ml高于对照纽(20.61±16.76)ng/ml和NO—HSPN组(19.37±12.93)ng/ml,P均〈0.01,NO—HSPN组的尿液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患儿中,蛋白尿组高于无蛋白尿组(P均〈0.01),肾病蛋白尿组高于蛋白尿组(P均〈0.05)和无蛋白尿组(P均〈0.01);肉眼血尿组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无血尿组,与镜下血尿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镜下血尿组的血清sVCAM-1浓度高于无血尿组(P〈0.01);镜下血尿组和肉眼血尿组的尿液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血尿组(P均〈0.05),镜下血尿组和肉眼血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患儿的血清和尿液sVCAM-1水平均与24h尿蛋白量和尿红细胞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0.01)。结论:VCAM-1可能参与了HSPN的发生、发展过程;尿液sVCAM-1的检测在监测肾脏损害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岁以下婴幼儿尿路感染(UTI)的临床特点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年来的UTI住院患儿307例,其中≤2岁174例,>2岁133例,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C-反应蛋白、中段尿培养等检查,行肾脏和尿路超声(USG)、99锝-二巯基丁二钠肾静态显像(DMSA)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MCU)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VUR发病情况,并对≤2岁伴有VUR的患儿行1年以上的随访.结果:UTI住院患儿中以≤2岁的婴幼儿多见,占56.7%,男女比例为1.56:1,合并VUR 29例,临床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及VUR发生率与>2岁UTI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婴幼儿UTI中DMSA检查阳性76例,阳性率达50.8%,肾瘢痕11例,其中81.8%伴VUR.结论:≤2岁婴幼儿UTI以上尿路感染多见,症状不典型,常伴发VUR,伴发者易发生反复尿路感染,易形成肾瘢痕.影像学检查及定期随访是UTI进行早期规范治疗,防止肾损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血清中IFN-γ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净炎(henoch—schoe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者血清中几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3例HSPN患儿及12例正常儿童血清中IFN-γ、IL-2、IL-4、IL-12及TNF—α的水平。结果:HSPN患者血清中IL-2、IL-4、IL-12、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FN-γ的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FN-γ很可能与HS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索并采用包括中药在内的各种措施干预IFN-γ及其一系列的继发效应,可能在HSPN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分析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Ⅱ、Ⅲ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肾穿刺肾脏病理活检确诊为Ⅱ或Ⅲ级的接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HSPN患儿45例,按照治疗措施分为MMF组15例和CTX组30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观察临床表现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6、9个月时MMF组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F组治疗1、3个月尿蛋白转阴比例分别为46.7%(7/15)和86.7%(13/15),高于CTX组的16.7%(5/30)和56.7%(1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时MMF组血尿缓解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明显高于CTX组的23.3%(7/30)和4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时MMF组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1、3、6、9、12个月时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6、9个月时MMF组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F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及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CTX组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白细胞下降、肝损害、脱发各3例。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Ⅱ、Ⅲ级HSPN患儿的近期疗效优于CTX,能更快速地缓解血尿、降低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损害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疗效。方法:采用前瞻对照试验,醋酸去氨加压素组306例,醋酸去氨加压素剂量:≤7岁0.1mg,>7岁0.2mg,睡前30min顿服。氯酯醒组(对照组)139例。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时间≥1.5月。结果:醋酸去氨加压素组完成疗程280例,总有效率95.36%,与氯酯醒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复发率相似,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是目前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复发率较高,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