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10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410篇
内科学   28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776篇
预防医学   495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09篇
  7篇
中国医学   348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祎培  张羽  陈曦  冯希平 《口腔医学》2020,40(3):239-243
目的通过检查有龋及无龋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并通过随访收集其婴儿1个月(1月龄)及6个月(6月龄)的唾液样本测序分析,观察母亲患龋情况对其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筛查收集1月龄婴儿的唾液样本;于首次采样时记录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患龋情况将婴儿分为母亲有龋组(简称有龋组)和母亲无龋组(简称无龋组),跟踪随访至婴儿6个月时再次收集唾液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婴儿不同月龄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本研究随访受试者10例(男6例,女4例),其中有龋组7例,无龋组3例,各组间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龋组婴儿1月龄至6月龄时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有龋组婴儿在1月龄和6月龄时组内各样本间物种组成均差异较大;1月龄时两组微生物群落较相似,而至6月龄时两组婴儿唾液的物种组成已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有龋组婴儿口腔内菌群多样性总体高于无龋组,在1月龄至6月龄间婴儿口腔内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分析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水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及TNF-α、IL-6、VEGF等水平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VEGF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表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皮损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皮损血管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包填塞是心包积液的严重并发症。重则危及生命。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心包留置深静脉单腔或双腔管治疗慢性心包填塞7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利用Ti:Al2O3可调谐激光器,经BBO品体倍频,获得了可调谐输出的巨脉冲激光;并利用370nm激光激发离体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组织的自体荧光实验,并作了对比和分析,获得了对结肠癌变的早期诊断的很有价值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3-氨基-3-芳基丙酸的合成方法,提高化学产率.方法:以甲醇为反应溶剂,芳香醛和3当量醋酸铵反应生成希夫碱,再加入丙二酸,反应混合物剧烈回流16 h得目标产物.将产物用核磁共振仪进行光谱学鉴定.结果:合成出10种3-氨基-3-芳基丙酸,其中5种为新的β-氨基酸,产率为25%~79%,比文献报道产率提高约10%.结论:该合成法简单、易行,降低了反应成本,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复方炎平(YP)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免疫 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法。结果:YP组小鼠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YP有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作用,从而提示其可能在调节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ASVS)检测胰岛素值定位胰岛素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连续10例定性诊断为胰岛素瘤的患者术前行ASVS检查。选择性插管至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近段及远段,分别快速注入葡萄糖酸钙0.3g激发,于激发前后不同时相经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值。计算不同激发值与基础值之比值,取比值最高者为峰比值,认定峰比值最高的动脉所供应的胰腺区域为肿瘤所在区域。结果 ASVS准确定位率为90%,优于B超(30%)、超声内镜(43%)、CT(70%)、MRI(78%)及选择性血管造影(20%)。本组仅2例患者主诉轻度头晕、胸闷。结论 ASVS在胰岛素瘤的定位中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更高的准确性,尤其适合于诊断和定位困难的病例。快速注入小剂量钙剂能安全有效地激发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产生峰值。以胰大动脉为界区分脾动脉近段与远段分别激发有助于胰尾肿瘤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