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治疗需要解剖复位和较坚强的内固定,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中后踝骨折的处理较为困难,本文拟着重对后踝骨折治疗作一探讨。作者自2000年2月~2006年3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06例。伴后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79例,下面着重对79例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肘关节后脱位同时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4例,对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后配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膝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19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1~68岁。单纯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13例,合并其他骨折6例,伴胫骨骨折3例,股骨骨折2例,膝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新鲜损伤15例,3周以上4例,但未  相似文献   
4.
2000年2月以来笔者对69例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AO/ASIF分类,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角度胫骨隧道对移植物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应用18具人体跟腱作为移植物重建后交叉韧带,分别建立与胫骨平台呈30°、40°、50°3组不同夹角的胫骨隧道,在胫骨隧道出口边缘与移植物之间放置压敏片计算压强值及试验前后隧道出口面积变化来评估磨损作用的大小、"锐角效应"的影响以及移植物循环载荷能力。结果胫骨隧道与胫骨平台夹角50°时压强最小、隧道出口面积扩大最小。夹角减小压强增大、隧道出口面积的扩大增大,"锐角效应"增加,导致循环载荷能力下降。结论增加胫骨隧道与胫骨平台的夹角,可以降低隧道出口处的压强,减少移植物磨损,增加疲劳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方法 对79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复AO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治疗跟骨骨折的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皮瓣,减少皮瓣血供的进一步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结果 7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79例96侧跟骨骨折中优45侧,良40侧,可10侧,差1侧.结论 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疗效可靠.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皮瓣保护,减少皮瓣血供的进一步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从而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技术(U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09—01-2012—11应用USS—DF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81例。以临床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对可能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创伤类型、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是否为多发伤、手术距受伤的时间、是否早期功能锻炼、是否出现并发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1例平均随访18.2(14-21)个月,78例骨折一期愈合。膝关节活动度:A型骨折平均109.1°,C型骨折平均101°。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评定:A型骨折优良率91.4%,C型骨折优良率7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是否早期功能锻炼、是否出现并发症是影响膝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ISS—DF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术后患者应早期加强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胫骨骨道与胫骨平台夹角对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重建“杀伤角”的影响,初步探讨一种安全、合理的骨道技术. 方法 应用18具新鲜跟腱作为移植物在新鲜尸体胫骨侧重建PCL,所有标本骨道均采用前内侧入路,按照骨道与胫骨平台夹角不同分为A组( 30°)、B组(40°)和C组(50°),每组6例.记录测试前后所有标本骨道出口面积、骨道出口压强以及在循环载荷下的循环特征. 结果 三组测试后胫骨骨道出口面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P<0.05),骨道出口的压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P<0.05).在相同循环载荷(256 N)和相同频率(126 Hz)作用下,三组循环次数及疲劳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P<0.05). 结论 胫骨骨道与胫骨平台夹角与骨道出口面积及压强呈负相关,与循环载荷下的循环次数及疲劳强度呈正相关.胫骨骨道与胫骨平台成40°角的胫骨前内侧骨道为理想的骨道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FRAX)联合血清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形成指标[血清I型原骨胶原蛋白N-端肽(s-PINP)]和骨吸收指标[血清I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端肽(s-CTX)]辅助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87例分为两组,其中FRAX评价组89例(A组),骨转化指标测定和FRAX联合评价组98例(B组),另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FRAX和实验室检查来评价各组患者骨质疏松情况。结果 A组、B组和对照组相比,10年内再次骨折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B-ALP和PT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对照组BGP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s-PINP、s-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生化指标和FRAX联合有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  相似文献   
10.
茶多福胶囊预防小鼠急性乙醇中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阐明茶多福胶囊对急性乙醇中毒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NIH小鼠预防性给予茶多福 ,观测其乙醇中毒后的爬杆能力和死亡率 ,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乙醇残留浓度。结果 预服茶多福可降低小鼠的急性乙醇中毒死亡率 ,显著改善乙醇中毒小鼠的爬杆能力 ,在乙醇灌胃后 60min和 12 0min ,预服茶多福组的小鼠血浆乙醇浓度比生理盐水组分别下降了 5 2 %和 3 2 %。结论 预服茶多福能有效对抗乙醇所致的小鼠急性中毒 ,可能系通过降低血浆乙醇浓度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