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全面比较不同规格鹿茸和鹿角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并探讨硫酸软骨素作为划分鹿茸和鹿角的可行性.该实验采集了15个养殖地的22批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二杠茸、三杈茸)、6批不同养殖地的鹿角和60批不同部位(蜡片、粉片、纱片、骨片)鹿茸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鹿角和不同形态、不同部位鹿茸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进行归类.结果表明,鹿茸中含有丰富的硫酸软骨素,其中整支二杠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2.35 mg·g^(-1),整支三杈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1.79 mg·g^(-1),明显高于整支鹿角中硫酸软骨素质量分数0.11 mg-g^(-1).不同规格鹿茸饮片的硫酸软骨素含量也呈现出较大差异,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分别为7.81、8.39、1.33、0.54 mg·g^(-1).基于硫酸软骨素含量的聚类分析显示纱片和骨片可聚为一类且明显区分于蜡片和粉片,实现不同部位鹿茸饮片的良好分离.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选定的五大原则,硫酸软骨素可作为鹿茸和鹿角划分的潜在指标,以及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蜡片、粉片、纱片、骨片)区分的潜在质量标志物.该研究为鹿茸质量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溶剂、不同料液比、不同提取时间对鹿茸浸出物得率的影响,对15个产地养殖的60批鹿茸饮片中7种核苷类主要成分(尿嘧啶、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部位鹿茸饮片(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的差异。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优化鹿茸浸出物的提取方法,建立鹿茸浸出物最佳提取工艺,采用UPLC法对60批不同批次鹿茸饮片7种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鹿茸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热浸法提取条件下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冷浸法,同一批次来源不同部位鹿茸饮片的浸出物含量,骨片低于蜡片、粉片、纱片(P<0.05)。不同部位饮片中7种核苷类成分总量在0.95~5.20 mg/g。通过OPLS-DA得出5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尿嘧啶、鸟嘌呤、次黄嘌呤、尿苷和鸟苷为不同部位鹿茸饮片之间含量变化差异较为显著的成分。结论建立的鹿茸浸出物提取方法简便高效,结合7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可将纱片、骨片、蜡片与粉片之间进行初步区分,从而用于鹿茸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鹿茸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鉴于鹿茸质量控制存在基原复杂、品种混乱,质量评价标准匮乏等问题,鹿茸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提出及鹿茸中一些相对特异的化学成分逐渐被科学家们发现,为鹿茸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契机。详细概括了目前鹿茸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深度辨析了鹿茸Q-Marker的筛选原则,确定其Q-Marker为羟脯氨酸、硫酸软骨素和γ-氨基丁酸,系统构建了鹿茸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推动鹿茸质量控制标准提升和规范鹿业市场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鹿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颈外静脉中使用PICC输液,观察组患者在颈外静脉中放置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可随时建立静脉通路,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鹿茸Cervi Cornu Pantotrichum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常被用作补益类中药使用。由于鹿茸的基原复杂,规格多样,加之功效物质不明晰,因而鹿茸产业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对不同鹿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形态、不同加工炮制方式、不同部位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鹿茸在医药和功能食品等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花鹿茸和马鹿茸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多种化学成分为指标综合评价花鹿茸和马鹿茸的品质,并通过判别分析试图寻找以化学成分为指标区分花鹿茸和马鹿茸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多种分析技术方法,测定并比较了花鹿茸、马鹿茸中多糖、粗蛋白、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生物胺、核苷9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并用SPSS 24.0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判别分析。结果多糖、粗蛋白、氨基酸、胶原蛋白、脂肪酸、矿质元素、核苷、硫酸软骨素和生物胺在花鹿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9.51、518.58、527.74、223.12、13.28、138.36、2.51、2.12mg/g和70.75mg/kg;在马鹿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8.61、669.39、594.84、258.91、9.20、82.62、1.22、1.96 mg/g和136.02 mg/kg。PCA结果显示花鹿茸的综合得分高于马鹿茸。结论分别以9类化学成分总量、17种氨基酸、37种脂肪酸、10种生物胺、13种核苷为变量,通过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可将花鹿茸和马鹿茸进行分类,说明以化学成分为变量区分花鹿茸和马鹿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今后花鹿茸和马鹿茸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陆雨顺  张燕停  刘政波  华梅  罗婧  孙印石 《中草药》2022,53(7):2003-2010
目的 利用GC-MS法对栽培人参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苯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壬酯]残留量进行测定,并对检出的PAEs做初步的风险评估,以期保证人参的质量安全。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剂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HP-5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以单离子监测模式(single ion monitor,SIM)进行测定。结果 19种PAEs在0.01~0.20 mg/L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3 9,4种PAEs(邻苯二甲酸二丙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法同时测定西洋参中鸟嘌呤、尿苷、腺嘌呤、肌苷、鸟苷、2’-脱氧鸟苷、β-胸苷、腺苷8个核苷类成分,并对山东省威海市7个地区11批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核苷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西洋参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 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60 nm,进样量2μL。结果:8个核苷的质量浓度在1.00~200.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99.9%,RSD范围为1.2%~2.6%,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山东省威海地区西洋参芦头、须根和主侧根部位样品核苷含量分别为2 556.18、1 829.93和1 100.67 mg·kg-1,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西洋参中核苷含量测定及不同部位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