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岸英 《广西医学》2006,28(8):1277-127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4%~8%完全性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1],因此积极防治TIA对预防脑卒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TIA的治疗目前尚没有肯定的用药方案指南,本文采用东菱迪芙治疗TIA并随访1年,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开窍灌肠方直肠保留灌肠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加用通腑开窍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116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0.83%,对照组为31.88%;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通腑开窍灌肠法救治中风急性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与CSF、VEP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岸英 《华夏医学》2007,20(1):133-134
视神经脊髓炎作为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的亚型之一,常以视神经炎为首发症状,晚期多出现视神经萎缩。笔者将观察的17例视神经脊髓炎临床和CSF、VEP、MRI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陆岸英 《华夏医学》2007,20(2):391-39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7岁,汉族。双眼胀痛,视力急剧下降1周,门诊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于2004年7月20日收住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8/86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双眼压力:23mmHg,视力右0.1,左0.3,瞳孔等大等圆,直径5.0mm,直间接对光反应迟钝,视乳头边界稍模糊,色正常,黄斑中心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2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etlcholine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骨骼肌无力和患肌容易疲劳。属祖国医学“痿证”、“睑痿”、“痿辟”范畴。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以激素和抗胆碱酶药物为主,我院于2000-2005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MG患者20例,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长期卧床者发生的褥疮,探讨毫火针治疗褥疮方法,促进愈合。方法:对41例长期卧床发生褥疮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常规用红外线照射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毫火针针刺治疗。结果:在治疗7天、14天、21天后治疗组治愈加显效率分别为64.87%,89.19%,100%;对照组分别为30.56%、61.12%、78.34%。结论:毫火针治疗褥疮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陆岸英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899-1901
目的 观察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对症状改善、远期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参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的影响,以期探索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优势.方法 将符合入选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基础病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尖放血疗法治疗,3周为1疗程.分别评价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并追踪随访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D检查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对症状改善明显,并有远期疗效,能改善TCD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脘隔姜灸联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方法:对31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采用隔姜灸中脘联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中脘穴予隔姜灸每次灸3壮,每日1次;将吴茱萸研磨成粉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4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随访1个月。结果:治愈17例,占54.8%;显效5例,占16.1%;有效6例,占19.4%;无效3例,占9.7%;总有效率为90.3%。结论:隔姜灸中脘联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呃逆行之有效,简便效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拔罐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2例,好转2例,痊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痊愈率为6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中风住院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实验评价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得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宜早期针灸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