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刺配合点按缺盆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毓茜 《江苏中医》1997,18(9):29-29
  相似文献   
2.
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至今,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19~30岁21例,30~50岁30例,50~70岁24例,70~73岁3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3.
闫毓茜 《河南中医》2014,(4):722-72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于经前第3天开始,采用针刺配合艾条灸治疗,再加以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穴位照射。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愈1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灸配合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复视症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因脑干损伤或颅神经受累,致眼肌功能障碍而发病.可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干血管病[1].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肝肾亏损,精髓不足,目失所养所致.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而目为肝之窍,在上系于脑,在下通于肝,肝肾精血旺盛,则髓海充足,视物正常,反之则出现视物成双或不清[2].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针刺对其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闫毓茜 《河北中医》2013,(12):1844-1845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胴窝上外侧缘下降,绕腓骨颈达小腿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绕胫骨颈处,位置最浅,易受损伤。常因过度的非正常姿势(如强力的足内翻、长期反复蹲位劳动)所致受压、局部的占位性病变、小腿上端骨折、医源性损伤(如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石膏或小夹板使用不当)而发病。表现为足下垂、不能外翻足底及足背屈、小腿外侧面和足背感觉麻木、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症状。2010-10-2012-12,我们应用针刺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腓总神经麻痹2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循经取穴治疗丛集性头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毓茜  闫伟 《河北中医》2008,30(1):72-72
丛集性头痛,也称组织胺性头痛,其特点为突然发作,头痛多从一侧眼窝及其周围开始,向同侧颞顶部及耳鼻扩散,也可扩散至枕、顶部。疼痛为钻痛或搏动性痛,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流涕、鼻塞等症状,20min即可达到高峰。每次持续数十分钟至2h。发作期间几乎每日发作一至数次,时间和部位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点按缺盆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天津市第三医院(300250)闫毓茜关键词顽固性呃逆针刺点按缺盆穴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可单独发生,其症状轻微,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自愈;亦可续发于其它急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毓茜 《河北中医》2007,29(11):1022-1022
2005-03—2007-03,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除面部症状外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以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2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67例,女53例;年龄19~30岁34例,30~50岁37例,50~70岁36例,70~73岁13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2个月。1.3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9.
闫毓茜 《河北中医》2008,30(5):548-550
排卵功能障碍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女性不孕症患者的25%~30%[1].临床表现为慢性无排卵或排卵异常,包括未破裂卵泡黄素化、黄体缺陷与黄体功能不足.属中医学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范畴.促排卵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重要治疗手段.西医多采取口服克罗米酚(CC)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治疗,其促排卵率虽高,但受孕率却很低,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闫毓茜 《四川中医》2012,(9):125-126
目的:观察经筋恢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筋恢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恢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