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壬申仲秋,笔者应黄氏中医专业诊所的邀请,前往马来西亚作教学和临床咨询工作,得以机会到吉隆坡、槟城、怡保、新山等地,参观中医医疗、教育机构,拜访一些知名人士,加深了对马東西亚中医事业的了解。现就笔者出访马未西亚讲学、临床咨询期间的见闻所及谈几点看法。悠久的历史,坎坷的历程早在14世纪以前,中医药随着中马两国的交往,尤其华人的移居,传入马采西亚。有史籍可稽的,最早到达马来西亚的中医师,为明朝  相似文献   
2.
3.
黄芪消症丸治疗子宫肌瘤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芪消症丸治疗子宫肌瘤50例泉州市中医院(362000)钟秀美主题词子宫肿瘤/中医药疗法,肌瘤/中医药疗法,黄芪/治疗应用,@黄芪消丸,活血祛瘀药[剂]/治疗应用,补气药[剂]/治疗应用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黄芪消丸治疗子宫肌瘤50例,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钟秀美 《陕西中医》1995,16(6):275-275
<正>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属和解之剂,是治少阳病的主方。笔者在妇科临床上应用治疗热邪引起的急重病证,每收到满意效果,现举几则妇科验案于下: 1 妊娠高热:陈某,28岁。妊娠4个月,1周来寒热如疟,每日1~2发,口苦口干不喜饮,时时呕吐痰涎,胃胀纳呆,头晕头痛,大便干硬,小溲短黄,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体温39℃。血检:WBC15.8×10~9/L,Hb79g/L,NO.9,L0.1。尿检:蛋白、红细胞少许。妇检:子宫底脐下2指。证属少阳病兼痰湿。治以和解少阳,佐清热化痰之品,药用柴胡、黄芩、青蒿、银花、半夏、  相似文献   
5.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例一] 林××,男,3岁,南安县人,门诊号:74124。患者二十多天前,外感后骤发全身性紫癜,经静注葡萄糖酸钙,口服维生素,激素等药,病情好转。但近一星期来又再现出紫癜,颈和躯干呈现稀疏的,小出血点,臀部以下尤密,其间夹杂紫斑,稍隆起于皮肤。下肢浮肿明显,疼痛难以着地,伴有牙龈、鼻粘膜出血,,皮肤瘙痒难忍,手足振颤,烦躁不安,夜难入寐。胃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梅Prunus mume的花色及花中黄酮类成分特征,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梅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52份梅花样品为材料,分别采用红绿蓝(red green blue,RGB)色值法和化学法调查花色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评估梅花的6种黄酮类成分特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梅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RGB色值和亮度指数表明“乌梅帝”花色最暗,种质资源圃花色最亮。“乌梅帝”植株和“乌梅后”植株花均含有6种黄酮,部分“乌梅帝”和“乌梅后”区域梅花则未检测出金丝桃苷、山柰酚及异鼠李素。尽管主成分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梅花色与其黄酮的含量无内在关系,但其成分间存在相关性,梅花的异槲皮素与芦丁和金丝桃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异槲皮素与槲皮素呈显著正相关。槲皮素与山柰酚和异鼠李素呈显著正相关,山柰酚与异鼠李素呈显著正相关。ISSR标记结果表明3个调查区域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资源圃部分植株可能源自“乌梅帝”和“乌梅后”区,“乌梅后”和“乌梅帝”区存在相互移栽的情况。结论 基于RGB色值法和化学法预测梅花黄酮含量仍有待优化,但进化树可将“乌梅帝”及“乌梅后”准确聚类。ISSR分子标记结果证实“乌梅帝”“乌梅后”及资源圃植株的亲缘关系,梅在群体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各调查区域间存在频繁遗传交流。  相似文献   
8.
急性盆腔炎祖国医学虽无专篇论述,但在“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症瘕”“热入血室”等疾病有类似的记载。近年来笔者采用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案例如下: [例一]张×× 32岁农民,已婚,1978年11月6日初诊。肇病六天,始于经净两天,畏冷发热,体温38℃,小腹部胀痛拒按,黄带量多、粘稠  相似文献   
9.
补肾活血法治疗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以下简称围绝经期功血 ) ,是指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不规则变化 ,排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笔者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 6 0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 6 0例 ,年龄 4 1~ 5 7岁 ,其中 4 1~ 4 5岁 14例 ,4 6~ 5 0岁 2 5例 ,5 0岁以上 2 1例 ,平均年龄 4 8.85±3.6 0岁 ;出血时间最短 1d,最长 6 0 d,平均 11.98± 12 .74 d。2 诊断标准 :符合卫生部 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代谢性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OP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妇女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与骨形成失衡,是造成OP的主要原因。骨密度(BMD)是诊断骨质疏松以及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危险性的可靠指标。腰椎和股骨颈是OP最先受累和早期诊断OP的最常见部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