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叉神经痛迄今尚乏有效而无付作用之治疗方法。笔者根据脏象、经络学说,从阳明气火有余,少阴阴精不足立论,宗景岳玉女煎,随证化裁,治疗6例,获效良好,现举例介绍如下: 病案举例: 例1:王××,女性,44岁,住合肥市十字街东。1973年11月14日初诊。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炎水肿(正水)发生之原因,多系由于肾命之火衰微,濁阴日渐凝结,水气自盛,肾脏机能失调,关门遂 ,小便不利,继而乘阳之虚上泛于脾,更溢于肺,故始见目窠微肿,脉象沉迟,渐而肢肿腹胀,待至喘息作时,则腹满肤肿益盛矣,其肿虽较急性肾脏炎水肿缓慢,而在治疗上却较比困难。(然此症亦有由于急性肾脏炎水肿失治懊治,或治愈后,忌口不净,一再复发,体质渐衰而转成慢性者)盖肺为水之上源,故治疗方法除以“健脾行水”、“温运肾阳”正治法外,亦须根据病情,症变药变,灵活加减,佐以宣泄肺气之品,收效自速。(见例弍),有关详细论述,前已刊载(见本刊58年第6期393面)在此从略不赘。  相似文献   
3.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在祖国医籍里曾有类似记载,如高士宗医学真传说:“顿嗆者,一气连嗆二、三十声,少则十数声,嗆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拘(?),痰从口出,泣涕相随,从膺胸而下应于少腹,小儿患此谓之时行顿嗆”。又清代许豫和氏在解释顿咳中进一步指出:“其咳亦能传染,感之则发作无时,面赤腰曲,涕涙交流,每顿咳至有声,必咳出痰乃住,或所食乳食皆吐出乃止,咳之至久,面目浮肿,或目如拳伤,或喀血,或鼻衄,  相似文献   
4.
前言1955年冬季白喉流行时期,我奉领导上指示,到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在党和卫生厅局首长亲自指导下,开展用中药治疗,共治白喉40例(其中喉白喉两例详喉白喉证治病例)。均经培养阳性反应,将菌种送安徽省卫生防疫站作毒力测验,证明大都毒力较强,经采用养阴清肺汤治疗,获得痊愈出院。但是这种疗效,完全是与党的正确领导及全力支持所分不开的,茲特将有关白喉证治和体会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百日咳是小儿常見的一种呼吸道急性傳染病。在祖国医籍里曾有类似記載,如高士宗医学真傳說:“頓嗆者,一气連嗆二、三十声,少則十数声,嗆則头傾胸曲,甚則手足拘攀,痰从口出,泣涕相随,从膺胸而下应于少腹,小儿患此謂之时行頓嗆”。又清代許豫和氏在解釋頓咳中进一步指出:“其咳亦能傳染,感之則发作无时,面赤腰曲,涕淚交流,每頓咳至有声,必咳出痰乃住,或所食乳食皆吐出乃止,咳之至久,面目浮肿,或目如拳伤,或喀血,或鼻衄,  相似文献   
6.
我院过去中医部在治疗肾脏水肿病症,多数是在门诊上治疗的,虽有显著疗效,但缺少详细记录和系统性观察,后来为着全面性掌握中医对肾脏炎水肿疗效起见,于1956年第(三)季度,在院内开辟了病房,专牧肾脏炎病员住院观察治疗,先后共收儿科16例,都是先在门诊上经过西医化验检查,诊断确实属于肾脏炎病症的,入院交由本人主治;在治疗方法上,完全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和  相似文献   
7.
考“饮”的名称,虽首见于内经,而明确地辨证,则详见于金匮痰饮篇中。在该篇内仲聖吸收了前人的精华、结合了个人临床的实践经验,根据不同的症状,把“饮”病进一步发挥,而分为“痰饮”(当作淡饮解)、“悬饮”、“溢饮”、“支饮”四种类型,后世医家对“饮”症命名虽增有“流饮”“癖饮”之異,然究之仍不出于仲景所论“四饮六证”范畴之内。金匮痰饮篇说:“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巢氏病源说:“饮水过多,留注胁下,令胁间悬,咳唾引胁痛,故云悬饮。”又局方云:“‘悬饮’亦谓流饮,在胁间动摇漉漉有声。”按此系由于三焦脉气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