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L-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前体脂质体(Proliposome,PL)[L-APL]iv对小鼠的毒性及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的毒性及以荷瘤小鼠的瘤重和生命延和工率观察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L-APL iV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与L-A相比明显降低,L-APL对正常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而相同剂量L-A对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L-APL和L-Aip可明显延长腹水型小鼠移瘤L1210,P388的存活天数,与同剂量L-A相比,L-APL高剂量有明显延长腹水型小鼠移植瘤的存活天数作用。L-APL及L-A ip对小鼠移植瘤Heps,EC实体型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抑瘤作用相近。结论:L-APL对小鼠的毒性明显小于相同剂量的L-A,L-APL不仅保持了L-A的抗肿瘤活性,而且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氯酚酸钠米索前列醇片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氯酚酸钠米索前列醇片(DSMT)(20,10mg/kg)连续2d灌胃给药可显著地抑制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P〈0.01,P〈0.05);DSMT(15,7.5mg/kg)灌胃给药均可非常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至炎后3h内大鼠足肿胀;DSMT高、低剂量组(15,7.5mg/kg)灌胃给药7d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穿心莲内酯硝甲基衍生物.方法利用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将硝甲基基团引入到穿心莲内酯的分子结构中,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酯化反应.结果合成了16个新的穿心莲内酯硝甲基衍生物,这些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数据确证.结论化合物Ⅰ1~Ⅰ16显示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DA)3受体广泛影响DA的释放、DA能的效应和其它几个神经递质,已成为人们研发中枢类神经系统疾病的热点靶标。在动物模型试验中已证实,选择性D3受体拮抗剂具有诱导自发活动、改善认知障碍,并提高社交行为的抗精神分裂作用。但在体内研究中.临床几乎所有用于拮抗D3受体的抗精神分裂物药都有拮抗D2受体的作用,且无法达到对精神分裂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疗效。因此,高选择性D3拮抗剂很有希望被开发用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和药物成瘾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在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方面均呈现多样化的异质性疾病。研究表明AML涉及多种基因融合和突变,主要包括一些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融合(如PML-RARARUNX1-RUNX1T1)的融合、关键信号分子(如NPM1FLT3)及表观遗传修饰子(如IDH1IDH2)的突变。AML中这些基因组学的改变通常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广泛用于指导AML临床用药及指示预后。然而AML患者中不断发现新的基因突变且较多患者缺乏已知生物标记物,阐明AML中基因亚型的功能性将有助于治疗药物的研发。本文综述了AML中一些基因分型的功能性、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及靶向AML特定基因亚型的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新的AML基因亚型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整合素α5β1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整合素α5β1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α5β1是整合素家族的一员,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细胞外基质的水解、诱导肿瘤血管的生成、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等作用而实现的。结论:深入研究α5β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功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且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和合成出新的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穿心莲内酯(1)为原料,在醇钠作用下,和硝基甲烷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脱水生成12-硝基甲基-14-脱氧穿心莲内酯(2),再在醋酐的保护下在铁粉醋酸中还原生成N-乙酰基-12-氨基亚甲基-14-脱氧穿心莲内酯(3),然后再与酸在DCC、DMAP作用下酯化生成目标化合物.按MTT方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和结论: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0个穿心莲内酯衍生物(4a~4j),其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数据确证.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10个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c对人肝细胞肝癌SMMC-7721的抑制百分率超过穿心莲内酯.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试验优选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去氧鬼臼毒素的包合效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确证包合物的形成。经包合,使去氧鬼臼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从约0.5 mg/L提高至约5 g/L。该包合物体外、体内活性试验证实,去氧鬼臼毒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λ(IFN-λ)为一类新发现的Ⅲ型干扰素,隶属于Ⅱ型细胞因子家族,其异二聚体功能性受体复合物IL-28Rα/IL-10Rβ具有组织学分布特异性。IFN-λ主要通过JAK-STAT途径发挥其药理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增殖及免疫调节作用。在Ⅰ期及Ⅱ期临床试验中IFN-λ产生的不良反应较IFN-α为少,因此在治疗肝炎及特异性抗肿瘤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IFN-λ的药理学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环氧化酶COX-2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COX-2在肝癌中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OX-2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COX-2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