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肩关节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外展运动.冈上肌是肩关节外展运动的重要肌肉,活动频繁,又是肩部肌肉力量的交叉点,因此是比较容易损伤的肌肉.我们自2000年以来,采用推拿治疗冈上肌腱炎55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杠杆扳法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阐述杠杆扳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和作用原理。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杠杆扳法治疗,每组30例,在治疗1疗程后,利用UCLA进行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在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前屈肌力、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在疼痛、功能、满意度方面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在主动前屈活动和前屈肌力方面效果不明显。杠杆扳法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在疼痛、功能、满意度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主动前屈活动和前屈肌力方面亦有改善(P<0.05)。杠杆治疗组在疼痛、功能、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在改善前屈肌力方面优势不明显(P>0.05)。结论:肩关节杠杆扳法治疗肩周炎,运用人体关节小杠杆原理能更大大程度地拉开关节间隙,解除肌肉痉挛,同时术者操作简单,比常规推拿方法更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颈性肩背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把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在疼痛症状改善程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在治疗前后平均差值的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性肩背痛在改善症状、消除炎症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郑胜明  陈鹏  张海芬 《中医正骨》2012,24(4):19-21,23
目的:探讨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在颈性高血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首先测量其血压,然后采用仰卧位拔伸手法治疗1次,将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的3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血压下降不明显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组后采用枕颌四头带牵引+常规颈椎痛推拿手法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颈椎病和高血压治疗效果.结果:①颈椎病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均明显改善,且疗效相当(U=1.462,P =0.144).②高血压疗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t=8.500,P =0.000;t =3.681,P=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t=l.111,P=0.271;t=1.055,P =0.296).结论: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可用于鉴别颈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正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损伤引发的牵扯性头痛,以单侧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群中头痛的发病率约47%,其中15%~20%为颈源性头痛,且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2-3])。CEH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不易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医药治疗颈源性头痛有其独特的优势,方法多,疗效好~([4])。本文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性背痛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变性、韧带损伤、颈段失稳、椎后小关节紊乱等原因引起的以背部疼痛为主.合并有或无颈肩部症状的综合征。常见于长期从事低颁姿势工作及部分外伤者.多好发于中青年,笔者从2001年到2005年间.将门诊符合颈性背痛标准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对照法,治疗并做比较.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性高血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胜明  张海芬  范炳华 《中医正骨》2011,23(4):33-35,39
近年来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与颈椎病的相关性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颈性高血压的定义很多,临床表现除了血压异常外,伴随的症状可见于各类型颈椎病。笔者就国内近10余年有关颈椎性高血压的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性头痛是由于颈椎病变引起的一种间歇或持续发作,疼痛部位以头部为主的功能性疼痛症侯群。笔者于2004到2009年间,采用风池穴按揉为主的手法治疗该病34例,取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型分期治疗颈源性肩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要求的76例颈源性肩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按照分型分期原则治疗:颈椎间盘源型患者,急性期采用手法配合药物治疗,缓解期采用手法治疗;颈椎椎体失稳型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配合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同时于治疗后以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拟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浓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1,P=0.308);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浓度均增加,治疗组的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t=3.477,P=0.001).②血清白细胞介素-6浓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7,P=0.62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浓度均降低,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2.637,P=0.010).③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7,P=0.126);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均降低,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t=2.201,P=0.031).④临床疗效.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2.230,P=0.020).结论:分型分期治疗能提高颈源性肩背痛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的浓度,降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颈源性肩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