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59篇
  免费   1233篇
  国内免费   718篇
耳鼻咽喉   255篇
儿科学   286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1045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3283篇
内科学   1887篇
皮肤病学   246篇
神经病学   383篇
特种医学   7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512篇
综合类   6924篇
预防医学   3016篇
眼科学   410篇
药学   2839篇
  16篇
中国医学   2618篇
肿瘤学   581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23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1244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339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352篇
  2009年   1364篇
  2008年   1262篇
  2007年   1315篇
  2006年   1263篇
  2005年   1196篇
  2004年   1145篇
  2003年   1030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888篇
  2000年   769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473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289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111篇
  1982年   97篇
  1981年   77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9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介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梳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探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路径。包括: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申报、评审和批复;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自主定价、备案和试行;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转正申请、评审和实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常规开展、监督检查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C4、CH50)及免疫球蛋白(IgC、IgA、IgM)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SLE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64例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设为病例对照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所有人员血清中的血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受试人员的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SLE患者的诊断性能,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补体(C3c、C4、CH50)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的免疫球蛋白(IgC、IgA、IgM)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3c、C4与CH50在诊断SLE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LE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3c、C4、CH50)水平比较低,而免疫球蛋白水平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变化。尤其血清补体中的C3c、C4、CH50水平对早期筛查和诊断SLE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SLE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胰腺炎是基于病史、医师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综合临床诊断,其分为急性胰腺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报告显示,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每年(3~13例)/10万人,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加强及有了更好的诊断工具[1]。现对小儿急慢性胰腺炎的最新认知、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1急性胰腺炎1.1定义急性胰腺炎定义为胰腺的突发炎症,过程可逆,其特征是炎性浸润、间质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坏死。有典型腹痛的突然发作,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影像学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  相似文献   
5.
6.
正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每年发病100万,死亡5.4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结核病这一古老疾病的研究与时俱进,目前不能再把结核病局限为单一病种对待,对结核病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许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现状,为制定慢性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进行抽样,对许昌市城乡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共调查全市15~69岁常住人口3 704人,收回有效问卷3 687份,有效率为99.54%。加权后,2017年许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1.05%。单因素分析显示,城乡分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居民为16.95%,高于农村居民的9.25%。工人和农民最低,分别为6.92%和6.39%。15~24岁组最高,为15.39%;65~69岁组最低,为3.01%。大专/本科及以上组最高,为32.75%;小学及以下组最低,为4.44%。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随学历升高而升高的分布特点。结论许昌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应倡导多部门、多专业、多学科协作,大力普及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同时积极探索针对中老年人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探索较单用抗菌药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6-2013年我院老年病科VAP 51例。治疗组26例在应用抗菌药物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5例单用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VAP总有效率65.38%,对照组为4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8天,对照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10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治疗组有明显副作用,包括皮肤过敏、出血等。结论:抗菌药物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VAP疗效肯定,有效缩短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减少了抗菌药物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