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虽然各种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单磷酸阿糖腺苷以及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干扰索已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本文作者应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_2)治疗5例(男4、女1)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并观察其临床、免疫学效果和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酸杆菌属细菌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菌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多菌种混合培养技术,菌落形成单位培养技术。结果 在MRS培养基上混合培养显示:乳酸杆菌属中的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从形态观察,被抑制生长后的白色念珠菌单细胞孢子的细胞壁和细胞质都有较大的改变,加入嗜酸乳杆菌后可将白色念珠菌的菌数由原来的(11.62±2.68)×10~3CFU/ml(每毫升菌落数)降低到(4.23±0.62)×10~3CFU/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嗜酸乳杆菌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内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3.
4.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1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51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发现CHD患者AT1R的3种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66.7%、23%、4%,与正常对照组的66%、3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资料亦无明显差异。可见,尚不能确定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CHD有关,其并不是我国人群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Q T离散度 (QTd)诊断心绞痛的价值及其诊断指标。方法 :记录 5 8例肯定冠心病 ,87例临床诊断心绞痛及 3 1例健康者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胸痛缓解后 3 0min内的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测定它们的QTd及校正的QTd(QTcd) ,计算胸痛发作时的 :①QTd增大至≥ 65ms。②QTd增大至 80ms。③QTd增大≥ 5 0 %。④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以及缺血性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V的病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①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的QTd、QTcd及ST段压低胸痛发作时均较发作前显著增大 ,胸痛缓解后则恢复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而正常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②QTd的 4个指标对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心绞痛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缺血性ST段压低 ,其特异性和准确性以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最高。结论 :冠心病阵发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 ,以胸痛发作时QTd增大 5 0 %并达80ms作为判断心绞痛的QT离散度指标较为合适 ,动态观察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QTd变化对诊断心绞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足叶乙苷(VP-16)及三苯氧胺(TAM)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对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的40例晚期肝癌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VP-1650mg,每日1次及TAM20mg,每日2次,两药均应用14天,休息14天,为1周期。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保肝等姑息性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1%和0%(P<0.05)。观察组有效者中位生存10.8个月,进展者中位生存3.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3.0个月。观察组有效者生存质量及KS评分均明显提高,主要毒副反应是脱发、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为轻度。结论:长期口服VP-16及TAM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233名疑为冠心病和心肌梗死(MI)患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其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它们的关系。结果:221例随访6-30个月,46例发生48例次心脏事件,颈动脉超声阳性与阴性患的心脏事件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使外源耐药基因转染造血干细胞成为可能,为化疗药物带来的严重骨髓抑制提供了解决办法,并且作为选择性标志基因,在其它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 多药抗性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1984年发现肿瘤细胞对于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抗药性与一种基因的表达有关,这种基因称为多药抗性基因(mdrgene)。Riondan等利用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 china ham-ster overy)的mRNA构建了cDNA文库(library),从中克隆mdr的cDNA片段,确定mdr定位于7号染色体q~(21、1)。它编码的蛋白质由riordan于1979年提纯,确定其是由1280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糖蛋白,称P-gp。分子量为170~180 kDa,又称P170。该蛋白可与ATP反应,并利用ATP获得能量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包括紫杉醇、蒽环类抗生素、秋水仙素、表鬼臼霉素类等,但它的反应底物不包括抗代谢药及烷化剂。 抗药性基因是一个大家族,除mdr外还包括:突变型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多药抗性相关蛋白(MRP)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癌基因(cHa-ras,bc1-2,bcr-ab1,erbB-2,fos,jun,MDM-2)、热休克蛋白(HSP)基因,药物代谢相关酶类及金属硫蛋白(MT1)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注射剂预防顺铂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恶心呕吐的作用和毒副反应,并与恩丹西酮比较.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方法,将48例接受联合化疗(含顺铂)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A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第2周期用恩丹西酮止吐;B组第1周期用恩丹西酮,第2周期用格拉司琼止吐.观察化疗后24小时(急性)及5日内(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结果:在化疗后0h~6h,格拉司琼对恶心的控制率与恩丹西酮相似,但第1天、第2天、第3天格拉司琼对恶心的有效率(62.5%、47.9%、41.7%)优于恩丹西酮(41.7%、27.1%、22.9%,P<0.05),提示格拉司琼作用时间较恩丹西酮长.格拉司琼控制呕吐的效果及所致毒副作用与恩丹西酮相似.结论:格拉司琼能有效控制胃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作用时间较恩丹西酮长,它的不良反应轻,是良好的化疗止吐药.  相似文献   
10.
郑义 《中医药信息》2012,29(2):72-73
目的:观察清瘀汤泡洗治疗脉络湿热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2例脉络湿热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溶液湿热敷,1日3次;治疗组给予自拟清瘀汤泡洗治疗,1日1次,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瘀汤泡洗治疗脉络湿热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作用,能更快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