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寒温对比是《温热论》的写作亮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彰显温病。本文以《温热论》第一条为例,以剖析伤寒、温病有关基本概念的区别为切入点,按条中内容的顺序,明晰并强调了该条中所包括的4个温病重要概念的深刻含义。“温邪”是温病总病因的称谓,以与伤寒的病因即寒邪相区别。“上受”是温邪侵袭人体的途径,而寒邪侵袭人体的途径则可称为“下受”。“逆传”特指温病中手太阴肺传至手厥阴心包的病变,是与伤寒中足太阳膀胱传至足阳明胃的病变相比较而言的,故“逆传”与顺传是基于温病与伤寒这两大类外感热病的特有传变特点的比较而言的,不能仅仅限于在温病范围内进行解释。“营卫气血”绝对不能等同于“卫气营血”,前者主要侧重于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而后者则代表温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四大证候群和治则方药,侧重于病理,故人体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是相同的,但患温病和伤寒后的病机转归及治疗是不同的。本文尊重原著,探幽析微,还原了《温热论》这一经典原著第一条的原旨本意,厘正了某些业内人士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谢苗  邵文雪  张晓艳 《河南中医》2019,39(12):1792-1795
连朴饮为温病苦泄法的代表方,黄连、厚朴相配,能通能泄,既可宣降湿热,又可通降胃腑,恢复中州升降之机,共为君药。豆豉与栀子相配,可增强苦寒泄热燥湿作用,共为臣药;石菖蒲、半夏、芦根共为佐使之用。以苦寒降泄之品配伍辛开微温等药辛温散湿、苦寒降热,起到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将苦泄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体现了"分解湿热""宣上、畅中、渗下"等湿热病治疗思想,给邪以出路,使气机畅达,湿去热清。连朴饮虽由王孟英为治疗霍乱而设,而霍乱当今已不多见,但该方组方独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凡是具有湿热阻滞中焦且见湿热症状并重表现的疾病均可用连朴饮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邵文雪  许二平 《中医学报》2022,37(2):431-43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icence (WoS)中中医药治疗UC相关文献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作者、机构、国家合作网络关系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结果.结...  相似文献   
4.
邵文雪  郭选贤 《河南中医》2019,39(5):661-664
酸甘配伍法的应用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病变或证候,而是普遍应用于临床各科病证,各系统病变。甘味药与酸味药的药味数选择及剂量应用,要根据具体病证、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而灵活选择,或以酸味为主,或以甘味为主,或二者并重;病至阴虚者常病程已久,药物剂量可增加,同时也要结合患者对药物浓度的耐受力;病及上、中焦,补益肺胃阴津见效较快,深入下焦肝肾则起效延长,且常需注重对其他相兼病机的干预,方可取得良效。临证中,脏腑阴津亏虚之证也常兼夹于其他证候之中,掌握辨证要点,分析细微之处,避免疏忽其中;阴虚与湿热错杂宜辨明孰轻孰重,宣化、疏理、养阴治法灵活运用,多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选贤  邵文雪 《中医学报》2019,34(7):1363-1366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和湿热三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特点,从每种辨证体系理、法、方、药入手,详细论述了各种温病辨证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重在辨病变之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二者应相辅应用,经纬互参;湿热三焦辨证体系既与三焦辨证体系有关,也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有关。每种辨证体系既相互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肝脑同治”抑郁症理论源于本课题组临床经验总结,为阐明其机理,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和方药研究角度进行初步探究,认为“肝脑同治”中医理论本质为“肝心同治”,即调节心脏功能以治疗抑郁症脑部病变,协调心肝二脏相互作用以干预病程进展。现代研究证实抑郁症存在肝脑共病的病理基础,且肝脑相互影响,疏肝可健脑,醒脑可畅肝。肝、脑可以肾精作为联络中介,填精益髓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肝轴和神经内分泌网络,关键脑区的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和Ca2+信号通路是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重要脑中枢机制,肝-脑炎症轴对肝脑之间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沟通调节作用。加味丹栀逍遥散为丹栀逍遥散加味入归心经的石菖蒲、远志所组成,以加强宁心安神、醒脑开窍之功,协同疏肝理气、和血养脾药物以增肝脑同治之效;逍遥散类方抗抑郁症机制研究为该方“肝脑同治”抑郁症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探究“肝脑同治”抑郁症机理,以期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支撑,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温病条辨》苦辛配伍法为治疗湿热类温病确立了一大法则。邪在上焦,以轻苦微辛法清泻热邪、轻开肺气,以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治之。邪在中焦,多用苦辛寒法泻热燥湿、调畅气机,以黄芩滑石汤治之;苦辛温法燥湿温中、宣开中焦,加减正气散、加减小柴胡汤治之;苦辛通法通络开窍、清热利湿,以宣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治之;苦辛淡法清热宣气、淡渗利湿。邪在下焦,多用苦辛淡法宣湿清热、淡渗利湿,以宣清导浊汤、茵陈白芷汤治之;苦辛温法温阳散寒、下气除满,以术附汤、温脾汤治之;苦辛寒法辛开苦降、调气行血,以加减泻心汤治之。湿热在上、中焦多用轻苦微辛法,湿热在中、下焦或弥漫三焦均可用苦辛淡法分消上下,以杏仁石膏汤治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