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沙建梅  邓筱娟  邵志赤 《河北中医》2006,28(11):852-853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2003~2005年,我们采用化脓灸后黑膏药外贴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18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109例,女71例;年龄15~7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49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各类医用口罩之防护效果、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方法 对各类医用口罩之技术标准、防护效果进行分析,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使用医用口罩.结果 医用外科及防护口罩有着国家技术标准,其他类型口罩无国家技术标准,不能有效阻隔病原微生物,仅有一定的机械阻挡作用.结论 根据实际情况及防护目的,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医用口罩,做好职业防护,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灸疮促发对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372例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护理改进组(248例)和常规护理组(124例),均进行相同化脓灸治疗,穴取大椎、肺俞、膻中、天突,采用艾炷直接灸。护理改进组灸疮用0.5%碘伏消毒,将黑膏药剪成倒三角形贴敷于疮面上;在灸疮化脓后,每次换贴膏药时疮面脓液不予擦拭;指导患者于灸后至灸疮脱落前增加高蛋白饮食。常规护理组灸疮用0.5%碘伏消毒,将黑膏药剪成刚好能覆盖灸疮的圆形贴敷于施灸的疮面上;在灸疮化脓后,每次换贴膏药时对疮面脓液进行清疮消毒后再贴敷黑膏药;饮食护理方面指导患者于化脓灸后至灸疮脱落前禁食"发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补体C3含量变化和临床表现积分。结果:护理改进组总有效率为93.5%(232/248),优于常规护理组的79.0%(98/124,P<0.01);两组C3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1),护理改进组较常规护理组上升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积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均P<0.01),护理改进组较常规护理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在应用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时,运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促使灸疮发透较常规护理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者人际关系协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体现人文关怀,满足患者自尊的需要,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下简称患际关系)更协调。结论合理安排患者,进一步和谐患际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原因。结果:深静脉置管434例患者,平均置管时间8.4 d,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21例,感染率为4.84%,患者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减少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管理,缩短深静脉置管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因过敏原或非其他过敏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全身用药只能缓解症状或暂时控制发作,但副作用大,且在诱发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病情会不断加重,常导致进行性心、肺功能损害甚至器质性损害,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邓筱娟  沙建梅  邵志赤 《河北中医》2007,29(11):1017-1018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我院30年来运用化脓灸配合黑油膏(又名黑药肉,无锡市东杰黑油膏厂生产,批号:20031025)贴敷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2005年,我们对236例支气管哮喘化脓灸治疗的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灸疮脓液护理对照比较,发现改进灸疮护理方法后的疗效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诊疗规范》[1]确定诊断。①反复发作性喘息,以夜间和凌晨为著;②发病与接触环境中变应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有关;③发病时两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④气流阻塞和临床症状具有可逆性,发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