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7月应用075%碘酊与1%龙胆紫治疗脐炎,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脐炎250例,随机分为两组,075%碘酊组125例,其中单纯性脐炎80例,并发肺炎20例,败血症10例,其他15例;1%龙胆紫组125例,其中单纯性脐炎75例,并发肺炎25例,败血症10例,其他15例。1.2 方法 新生儿入院后静脉应用青霉素控制感染,有并发症者酌情增加氨苄青霉素或针对原发病选用其他抗生素。首次用药涂抹首先清除脐部粘液及脓性分泌物,用3%过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和喂养频率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实施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2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72例,治疗组7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按需喂养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泻黄汤穴位按压,对照组按需喂养。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喂养次数分别为(9.0±1.7)次/d与(5.6±1.5)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5.4±1.6)次/d与(3.0±1.4)次/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2±9)h与(41±8)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分别为(32.5±10.6)μmol/L与(24.1±8.6)μmol/L,以上结果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穴位按压,可促进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恒温加温输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4年10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63例,入院时按照《硬肿症病们诊断分度》[1]分为轻、中、重度,并随机分成加温输液治疗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的硬肿天数、体重、胎龄、硬肿程度见表1、表2,两组患儿的共发症、合并症分别有新生儿肺炎、脐炎、黄疽、HIE、蛛网膜下肢出血、败血症等,无明显差异。在治疗上,除观察组采用加温格液外,综合治疗两组均相同。突三两用住五、压降天出比动x上s五嘉2两级胶区、便神程…  相似文献   
4.
坏疽性脓皮病 (PG)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溃性疾病 ,病因不明。疾病初期为炎性丘疹、水疱、脓疱或小结节 ,很快中心坏死 ,形成溃疡 ,随后破溃向深层发展 ,边界扩大 ,或在其边界出现新的出血性脓疱破溃。 1998年 11月我院收治一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合并坏疽性脓皮病 ,经抗炎、营养支  相似文献   
5.
蓝光照射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适宜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光疗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CB)的适宜时间,我们将120例高UCB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患儿采用每日6-8h短时照射法,对照组60例采用10-12h照射法,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平均每小时降低程度有显性差异(P<0.01),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中C18:1及C20:4有显性差异(P<0.05及P<0.01),两组光照后血象中Hb、RBC及PC的影响有显性差异,两组副作用有显性差异(P<0.05)。提示短时照射法简便,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川芎嗪湿化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将12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6例)采用川芎嗪湿化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湿化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病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PK-BB)、前囟B超、脑电图、脑CT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检测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0.01)。认为川芎嗪湿化高压氧治疗HIE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发生;其效果优于传统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见于诸多疾病的危重阶段,病死率较高,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死因之一。2000年6月~2002年8月,我们对4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3例,女16例;足月儿3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黄液结肠点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拟胎黄液结肠点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分别为4.6±1.3次与2.0±1.1次,胆红素每天下降值31.5±10.1μmol/L与23.3±8.3μmol/L,胆红素下降到正常值所需时间分别为5.6±3.5d与7.8±1.1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胎黄液结肠点滴可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的排泄,从而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3 mL/kg,1次/d,5~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静滴苦黄注射液1 ml/kg,1次/d,5~7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能及血生化.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后,总胆红素、AST、GGT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较苦黄注射液疗效快,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穴位按摩和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和增加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 (BFJ)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 18例母乳喂养性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常规治疗护理相同。干预组 60例,采取泻黄汤穴位按摩和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对照组 58例常规治疗护理,按需哺乳。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哺乳次数分为 8 .9±1 .6次 /d与5. 7±1. 3次 /d;排便次数分别为 5. 5±1 .0次 /d与 3 .0±1.2次 /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 31±8h与 40±9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为 31 .4±10 .2与 23. 2±8 .4,上述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1)。结论:对BFJ患儿采取泻黄汤穴位按摩和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可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