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78篇
内科学   15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99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770例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已在不断发生变化。快速的细菌学检验对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本院1999年至2001年病人血液培养结果并作了分析,以进一步探究菌(败)血症病人病原菌检出情况和分布特征,为临床选药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观察不同的栓塞物质和栓塞方式对大咯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93例大咯血病例,26例行单纯明胶海绵栓塞,30例行夹心面包法栓塞,37例行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结果 3组病例近期(6个月内)有效率:单纯明胶海绵栓塞92%(24/26),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0/30),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7/37);远期疗效(6-24个月)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夹心面包法栓塞均有复发病例,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无复发病例。结论 四重夹心面包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简便、创伤小,且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例,其中单做CT检查84例,单做MRI检查14例,既做MRI检查对照24例进行分析。另又对某一时期内60岁以上(不管什么原因)做头颅CT检查患者,只有2例有痴呆,CT分型Ⅰ型47例,Ⅱ型13例,Ⅲ型为24例;同一时期头颅CT检查患者中,有SAE表现42例,无SAE表现42例;24例CT与MRI检查对照。MRI优于CT。结论 CT与MRI检查可以对SAE作出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估两种组织工程骨体内神经化重建方法的成骨效果,研究神经化与成骨的相互关系。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24只随机分成四组:组织工程骨组(A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B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C组),血管束植入组(D组);另2只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动物均制备左侧股骨长1.5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钢板固定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用四种方法制备的组织工程骨。植入的神经分别是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术后4、8、12周摄股骨正位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线阻射影分析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感觉神经束后,比单纯组织工程骨和运动神经束植入的修复效果均有明显提高,而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运动神经束与单纯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感觉神经束植入与血管束植入的成骨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血管束植入组的成骨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利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而植入运动神经束却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6.
约束用具在临床护理中的使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约束用具作为一种提高护理质量的手段,对病人的安全确实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是许多临床实践表明,象床栏等约束用具有时可能对病人造成致命的伤害。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a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支持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中减少约束用具的使用。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已意识到约束用具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5岁,俄罗斯人水手长。因“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9天”于2002年3月30日入院。患者于9天前在航海途中出现腹痛,伴恶心、腹泻,船医开始怀疑是“细菌性痢疾”,予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不详)。病情无好转,且逐渐加重,腹痛呈全腹绞痛样,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每日3-4次,腹泻,水样带粘液便,每日6~8次,恶寒发热,遂考虑为“腹膜炎”,予庆大霉素、青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BCG和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BCG与白介素2(IL2)联合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将68例膀胱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BCG150mg+IL210000U,另一组单用BCG150mg行膀胱内灌注。随访3~75个月,平均39.6个月,无肿瘤复发者BCG+IL2组32例(94%),单用BCG组28例(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BCG与IL2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及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疾病监测在公共卫生方面没有一个标准的、全球公认的“监测”定义。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整个监测工作的最后一环是应用这些资料来控制和预防人类疾病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