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和CT影像特点。方法:对39例GCTTS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2例;年龄10~69岁,中位数32岁;病程3个月至18年,中位数2年。病变部位,膝关节11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14例、腕关节1例、足趾和手指小关节12例。观察不同类型、不同部位GCTTS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39例患者,行MRI检查26例,其中14例进行了增强扫描;行CT检查23例,其中16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影像诊断为弥漫型GCTTS31例、局限型GCTTS7例、弥漫型和局限型(同一关节不同区域)GCTTS1例。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位于髋、膝、踝等大关节的弥漫型GCTTS,可同时侵犯关节周围和关节腔,CT影像表现为关节周围的多发结节样肿块,边缘不清晰,或关节腔内的滑膜增厚呈结节状、绒毛状及海绵垫样,有关节积液表现。多有骨质受累,表现为关节面下囊性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骨质缺损区有液性和软组织影,软组织影的CT值与肿块CT值一致。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影,T2加权像为混杂的高信号影,病灶内有特征性的双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骨质受累区MRI检查呈囊性信号,疝入骨质缺损区的肿瘤组织,MRI增强扫描出现强化。(2)位于足趾和手指小关节的弥漫型GCTTS,边缘不清晰,MRI信号混杂,大多出现骨骼和肌腱受累表现。(3)位于膝、踝等大关节的局限型GCTTS,MRI和CT影像上软组织肿块与位于大关节的弥漫型GCTTS相比较局限,边缘比较清晰,相邻的骨骼、肌肉受累少,MRI检查病灶内较少出现特征性双低信号影。同一关节的不同区域可分别出现弥漫型和局限型GCTTS。(4)位于足趾和手指小关节的局限型GCTTS,表现为局限性的软组织肿块,可有分叶,边缘比较清晰;与病灶相邻的部位可出现骨质受累。MRI检查表现为T1加权像长信号影、T2加权像等信号影、抑脂序列稍高信号影,病灶内可有特征性双低信号影。结论:MRI上可见病灶内双低信号影是GCTTS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GCTTS在MRI和CT影像上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将双螺旋CT和MIR检测法进行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双螺旋CT扫描,人数有50人,为甲组,一组给予MRI检查,人数为50,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甲组患者检出率达到74.00%,乙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2.00%,对其检出率组间差异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予膝部骨肿瘤患者诊断工作中,将双螺旋CT法和MRI法进行应用,其结果相似,但是双螺旋CT能将骨肿瘤病变范围和细微结构进行展现,MRI检测则能够将骨肿瘤检查范围和骨髓水肿等情况进行确定,需临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对骨原发性尤文肉瘤新辅助化疗前后疗效评价的差异,为临床评价化疗效果和手术方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外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尤文肉瘤的2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MRI各序列能更好地显示化疗前后骨及周围软组织的差异,CT骨窗及软组织窗对骨内病灶缩小(7例)和周围软组织肿块缩小(5例)的显示效果明显不如MRI(分别为15例和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骨内及周围软组织病灶范围的显示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8例)对骨质破坏情况及化疗后新生骨的显示优于MRI(5例)。结论:CT及MRI各序列检查均可应用于评估骨原发性尤文肉瘤的化疗效果,CT对骨内病灶对骨破坏程度的显示优于MRI,MRI对小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CT,建议将两者结合应用于评估骨原发性尤文肉瘤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