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芍药甘草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小鼠结肠组织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及对内脏高敏性的影响。方法 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芍药甘草汤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急慢性刺激+番泻叶液体灌胃诱导IBS-D模型;分别观察大便含水率以及腹壁撤退反射情况;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结肠组织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一般情况恶化,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大便含水率上升(P<0.05),AWR评分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IBS小鼠的一般状况好转,体质量上升(P<0.05),大便含水率下降(P<0.05)、AWR评分下降(P<0.05),各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蛋白BDNF表达均有下降(P<0.05),其中芍药甘草汤高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近(P<0.01)。芍药甘草汤中、高剂量组与西药阳性对照组TrkB蛋白表达下降,其中与芍药甘草...  相似文献   
2.
对乳腺癌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肥胖与乳腺癌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关系且潜在机制复杂。肥胖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及病情进展。肥胖患者体内的脂肪细胞发生病理生理变化,产生非正常水平的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直接作用于肿瘤上皮细胞和间接影响肿瘤微环境。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雌激素和肠道微生物群等,通过影响不同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和直接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进展。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影响乳腺癌发病存在多种机制,但在相关机制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肥胖影响乳腺癌发病的机制及当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精准干预降低肥胖人群患乳腺癌和病情进展的风险提供可能性,旨在降低肥胖患者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提高肥胖乳腺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邓显光  刘丽芳  曾丽红  郑璇  吴雨薇 《陕西中医》2021,(10):1433-1435,1469
肉芽肿性乳腺炎,现代研究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者多有乳汁淤积,且胸部撞击、服用避孕药等外部因素也可诱发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中医伏邪理论契合。本文从伏邪理论出发,分析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特点,并运用伏邪理论来指导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治疗上以清透伏邪为主,同时根据伏邪特性,结合病程阶段、证候虚实,灵活运用扶正祛邪、提脓祛腐之法,使伏邪尽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总结乳腺癌相关抑郁状态的治疗思路与方法,认为乳腺癌相关抑郁状态发生的重要病机在于“水寒木郁”,阳虚水寒乃病之根本,肝木郁结乃病之肇始,水寒则不能温养肝木,木郁则条达之性失常,木郁则不能生火,君火不明,心神失养。并由此提出主张温肾燮肝,注重温补肾阳以培元,同时不忘燮理肝木以解郁,以期肝肾同治。  相似文献   
5.
邓显光  范洪桥  刘丽芳 《陕西中医》2024,(2):235-238+243
烧伤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巨噬细胞表型极化调控着烧伤创面愈合的全过程,其中巨噬细胞表型长期停留在M1型无法极化为M2型形成慢性炎症是烧伤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烧伤创面愈合迟缓,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极化是重要靶点,也是中医药治疗此病的关键。在中医学中,巨噬细胞表型长期停留在M1型所形成的慢性炎症与“火郁”极为类似,而“火郁”则应以“发之”为治疗方法。因此通过解读“火郁发之”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病理联系,将现代病理机制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以期为中医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提供新靶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笔者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阴阳属性并非单纯阴证或阳证,而是属于半阴半阳证。治疗上主张“透阴转阳”法,具体而言分为“温、托、开”三法,以温补脾胃以扶阳为基础,使阴证逐渐转为阳证,配合透托之药以达表、辛温宣透以开腠等具体方法,使脓毒移深就浅,开户逐贼,给邪以出路,促其尽早向愈。并附临床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目前新兴药物的出现为乳腺癌患者延长了总生存,但由于肿瘤异质性、耐药性等原因还是拥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葡萄糖为乳腺癌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而乳腺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与正常乳腺细胞有着明显区别,乳腺癌细胞的高能量需求和快速生长使得他们对于葡萄糖的需求远超正常细胞,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效应也会明显增强,以满足乳腺癌细胞的高能量代谢需求。造成乳腺癌细胞糖酵解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细胞中糖酵解相关酶及调节因子活性的增强,主要包括了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通过干预这些酶和调节因子的活性,可以调节乳腺癌细胞糖酵解代谢进程,从而抑制乳腺癌的增殖、促进凋亡、逆转耐药和侵袭转移等。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历史悠久,在抗复发转移、耐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近年来中医药单体、单味中药、复方干预乳腺癌有氧糖酵解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大量体内外实验均显示有氧糖酵解是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潜在靶点,但目前缺乏全面的综述总结。基于此,该文详细阐述了关键靶点在有氧糖酵解和乳腺癌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通过干预糖酵解治疗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和总结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刘丽芳教授认为乳腺增生随月经变化的周期性疼痛症状极其具有中医时间医学特色,认为经前经后乳腺增生病机虚实不同,经前以肝郁气滞,痰凝血瘀为主,是实;经后为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是虚。据此使用月经周期疗法并创立乳癖经前方、乳癖经后方随证治之,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证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