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向涛  阮晓东  郝海军 《中草药》2018,49(22):5298-5304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及其冻干粉,进一步制备成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SLN-HMST),并探讨体外释药影响因素及释药机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马钱子碱SLN-HMST处方。分别采用零级模型、一级模型和Higuchi模型对马钱子碱SLN-HMST体外释药模型进行拟合,采用Ritger-Pappas模型探讨缓释片释药机制。结果优化后的马钱子碱SLN-HMST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释药模型,释药方程为ln(1-Mt/M∞)=-0.212 1 t+0.106 4(r=0.992 3),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1.48%,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药机制为扩散和溶蚀共存。结论制备的马钱子碱SLN-HMST,工艺重复性较好,在12 h内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董丹丹  郑岩  刘会珍  邓向涛 《中草药》2019,50(12):2841-2847
目的制备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并研究影响缓释片药物释放的因素及缓释片的释药机制。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田蓟苷纳米混悬剂,乳糖-甘露醇(3∶1)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末。以HPMC作为骨架材料进一步制备成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单因素考察骨架材料HPMC K4M和HPMC K15M比例及其用量、PEG 4000用量和硬脂酸镁用量对缓释片体外释药的影响,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处方。结果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164.41±9.72)nm和(-37.21±2.38)mV;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211.83±11.26)nm和(-31.66±2.92)mV。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佳处方为骨架材料HPMCK4M和HPMCK15M用量比为2∶1,用量为40mg,释放速率调节剂PEG 4000用量为20 mg,硬脂酸镁用量为片质量的0.5%。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M_t/M_∞=0.286 8 t~(1/2)-0.073 8,r~2=0.981 4,在12 h内的累积释放度达到92.36%,释药机制为扩散与骨架溶蚀并存。结论田蓟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缓释片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可有效控制田蓟苷纳米粒在体外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3.
邓向涛  郝海军  陈晓峰  阮晓东 《中草药》2018,49(24):5787-5793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Lut)固体分散体(Lut-SD)和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Lut-PC-SD),并比较2种固体分散体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以PVP K30为载体,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Lut-SD和Lut-PC-SD。粉末X衍射(XRPD)分析Lut在2种固体分散体体中存在状态,并对溶解度及溶出度改善情况进行考察。SD大鼠分别ig给予Lut、Lut-SD和Lut-PC-SD,预定时间点取血。以香叶木素为内标,HPLC法测定并计算血浆样品中Lut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XRPD分析结果显示,Lut在Lut-SD和Lut-PC-SD呈均以无定形状态存在。Lut-SD和Lut-PC-SD分别将Lut溶解度由(61.09±0.09)μg/mL提高至(365.33±0.38)μg/mL和(401.14±0.19)μg/mL,且体外溶出度均得到提高。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与原料药相比,Lut-SD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50.10%,Lut-PC-SD提高至204.52%。结论 Lut-SD和Lut-PC-SD均可显著提高Lut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且Lut-PC-SD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5.
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包合技术提高黄芩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考察渗透泵片片芯及包衣处方对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化最佳处方.方法 利用包合技术制备黄芩素包合物,并测定其溶解度及溶出速率.以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NaCl用量、聚氧乙烯(PEO)用量、包衣增重及增塑剂用量对释药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得到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最佳处方.结果 将黄芩素制备成包合物后,溶解度及溶出速率得到显著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渗透泵片片芯处方中PEO用量和包衣膜处方中增塑剂聚乙二醇(PEG)400用量对释药行为有较大影响,得到的最佳处方为:黄芩素包合物180 mg,NaCl用量100mg,PEO用量80 mg,包衣增重4%,增塑剂用量为9%.优化后的黄芩素包合物渗透泵片在12 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r=0.997 8),药物释放比较完全(>88%).结论 以环糊精包合物为中间体成功制备了黄芩素单层渗透泵片,其释药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连钱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依利特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05 M磷酸二氢钠溶液(87:1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熊果酸在0.55-5.4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98.32%(RSD=1.74%);齐墩果酸在0.22-2.1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99.86%(RSD=1.84%)。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可为连钱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举元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确保制剂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色谱条件:LichrospherC18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乙腈-水(35:65);柱温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结果:黄芪、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人参皂苷Rg1在0.118~1.4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59%。结论:该研究方法专属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参桂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参桂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1.5%冰醋酸溶液(50∶51)为流动相,流速为1.01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15 nm.结果:阿魏酸在0.00408~0.040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2.26%.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邓向涛  张文周  张智强 《中草药》2020,51(20):5128-5136
目的制备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及其冻干粉,并进一步研制成缓释片。方法微量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并制备成冻干粉末。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混悬剂外貌形态。采用乳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将纳米混悬剂制备成冻干粉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作为骨架材料,将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冻干粉末制备成凝胶骨架缓释片。单因素考察联合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处方,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53.7±4.9)nm,Zeta电位为(-18.54±1.32)mV,纳米混悬剂外貌为球形或类球形。正交优化后的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缓释片,在12h内累积释放率为92.53%。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药物释放,释药方程为ln(1-Mt/M∞)=0.286 0 t1/2-0.069 0(r=0.992 4),药物释放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并存。结论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粒径较小,研制的缓释片可有效控制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缓释片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参钱胶囊水提部分的最佳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试验设计,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提部分药材共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煎煮60min;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60min;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30min。结论:此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