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被证实有成骨诱导作用,然而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骨膜细胞成骨的超微结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骨膜细胞经成骨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后的生物活性及超微结构。方法:实验取材于成人胫骨。分离出原代骨膜细胞后行常规体外培养,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细胞培养辅助剂,对照组仅仅加入了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每组分别在第5,10,15天设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3个样本,分别行钙结节的染色及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体形态结构,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形态结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成骨细胞增殖良好,形态一致。细胞早期呈梭形,立体感强,饱满透明,分裂期呈短柱状或立方形,电镜下见成骨细胞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后期细胞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宽梭和不规则形,后期射透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有大量基质小泡,有膜包被,胞质内上有碱性磷酸酶及钙结合蛋白,泡内有钙盐结晶,成骨细胞的基底部和侧面出现突起与邻近的骨细胞突起相连。由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体外增殖更快,细胞分裂及成骨速度更快。结果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体外培养中具有明显增强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3.
背景: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 7 作为刺激因子诱导细胞成骨的报道目前较少见。目的:观察骨膜细胞经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方法:取材于成人胫骨骨膜,常规细胞培养法行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7 加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和单纯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膜细胞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每组分别在第 7,14,21 天设 3 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 3 个样本,采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法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骨膜细胞经分组培养后,第 7 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有明显增殖,碱性磷酸酶的可被检测出,但量不多,细胞外形为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稍多;第 14 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显著增殖,细胞外形由梭形变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明显增多。第 21 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增殖,其中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细胞外形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显著增多。经过统计学分析由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诱导的骨膜细胞的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再生能力, 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能诱导骨膜细胞加强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能诱导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28例列为Ⅰ组,从术后第二天起即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将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3~6个月来我院进行康复的另外26例患者列为Ⅱ组,给予一般性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康复后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比较。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一般康复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显著促进患者手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廖家成  连银川 《海南医学》2013,24(20):3001-300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DHS组20例,PFNA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6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三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最短的是PFN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较其他两组少,且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功能上,PFNA组要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及PFNA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DHS和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早期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Ⅰ组患者从术后第二天起即给予早期康复治疗,Ⅱ组患者自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系统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7作为刺激因子诱导细胞成骨的报道目前较少见。 目的:观察骨膜细胞经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方法:取材于成人胫骨骨膜,常规细胞培养法行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加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和单纯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膜细胞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每组分别在第7,14,21天设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3个样本,采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法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骨膜细胞经分组培养后,第7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有明显增殖,碱性磷酸酶的可被检测出,但量不多,细胞外形为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稍多;第14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显著增殖,细胞外形由梭形变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明显增多。第21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增殖,其中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细胞外形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显著增多。经过统计学分析由骨形态发生蛋白7诱导的骨膜细胞的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再生能力, 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诱导骨膜细胞加强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能诱导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9.
郑正才  连银川  符桃  陈琪  刘瑞祥 《河北医药》2013,(14):2118-2119
目的研究第2掌背动脉皮瓣在食中指指背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手术修复食中指指背组织缺损的患者78例,随机分组,A组39例患者采用第2掌背动脉皮瓣进行食中指指背组织缺损修复,B组39例患者采用微型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背组织缺损,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皮肤外形和功能等方面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A组皮瓣成活38例,成活率97.4%,B组皮瓣成活33例,成活率为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于皮肤外形和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94.9%,B组为76.9%(P<0.05)。结论第2掌背动脉皮瓣修复食中指指背组织缺损的皮瓣成活率高,皮肤术后感觉恢复好,手的外形和功能恢复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