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通脉方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作用。方法选择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注射液及七叶皂苷纳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的祛湿通脉方颗粒剂口服,于治疗后第1、3、7、14天对症状积分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第3、7、14天观察组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TNF-α浓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天观察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祛湿通脉方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联合负压滴灌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标准化内科基础治疗,创面床准备完善后,观察组采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负压滴灌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负压滴灌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创面症状积分、创面面积、血清IL-6、ESR及TNF-α水平。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创面面积及症状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后,两组血清IL-6、ESR及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IL-6、TNF-α及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负压滴灌治疗能够减轻糖尿病足创面感染,改善临床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使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失败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使用NPWT治疗的58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1个疗程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疗效,将治疗无效者纳入失败组,将治疗有效、显效、临床痊愈者纳入成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创面和全身相关指标,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糖尿病足创面NPWT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580例患者中,36例治疗失败,失败原因以创面感染加重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踝肱指数0.3、创面感染分级≥3级、创面有活动性出血、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率25%、创面皮肤恶变是糖尿病足创面NPWT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在应用NPWT治疗前应对创面的缺血程度、感染程度、清创程度及患者全身状态做精细评估,并对创面床做相应准备,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负压滴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生理盐水滴灌负压治疗,试验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进行滴灌负压治疗。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的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以及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观察记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在负压治疗中出现渗漏,最终共59例患者完成并纳入统计数据。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为9.00(7.75,12.00)ml,对照组为5.00(3.00,6.00)ml,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4,P<0.01)。试验组治疗后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为(16.96±1.74)分,对照组为(20.40±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14)。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监测均无异常变化,无严重不良事件及反应。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作为滴灌液进行负压滴灌治疗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象皮粉外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等10家单位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标准化内科基础治疗及创面换药,分别予象皮粉、表皮生长因子外掺,每天1次,观察14天。结果共180例患者完成试验,总有效率分别为95.5%、84.4%。治疗后创面面积、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总费用,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象皮粉外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虚证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压力负压治疗中度缺血的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度缺血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 160 例, 均进行系统的内科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120 例,对照组 40 例。观察组分为 3 个亚组,分别采用 120 mmHg、90 mmHg、60 mmHg 负压治疗(间歇模式),每组各 40 例,以比较常规负压治疗与低压力负压治疗的疗效差异。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记录治疗 2 周、4 周后伤口面积、局部症状积分及治疗过程的疼痛评分。结果:治疗 2 周、4 周时,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 个亚组之间,伤口面积和局部症状积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评分方面,60 mmHg 负压治疗组疼痛评分最低,2 周时(2.76±2.75),4 周时(2.25±2.21);90 mmHg 负压治疗组次之,2 周时(3.75±3.01),4 周时(3.88±2.59);120 负压治疗组疼痛评分最高,2 周时(5.13±2.64),4 周时(4.3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各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60 mmHg 负压治疗组为本次研究的最优治疗方案。结论:低压力负压治疗糖尿病缺血性足溃疡,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