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西罗莫司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武汉市第三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纳入标准采用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表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27例)与B组(27例)。A组采用他克莫司+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使用小剂量西罗莫司+他克莫司+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各组白介素(IL)-2、IL-13、干扰素(INF)-γ改变,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24 h尿蛋白、血糖、血药浓度等生化指标,分析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经过治疗3个月、6个月后总胆固醇、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前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IL-2、INF-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IL-13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前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略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B组总缓解率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小剂量西罗莫司的三联治疗方案较他克莫司+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更加安全有效,能更好的改善胆固醇、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与疾病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4 2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儿童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4 232例7岁以下儿童经确诊为ARTI的鼻咽抽吸物(NPA),利用RT-PCR法对HBoV进行筛查,同时对流感病毒A型(Inf-A)、流感病毒B型(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副流感病毒Ⅱ型(PIV-Ⅱ)、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以了解其混合感染情况,并结合病例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4 232例NPA标本中,HBoV检出率为1.23%(52/4 232)。1~<3岁儿童HBoV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81%(24/854)。HBoV在春夏秋冬各季节的检出率分别为3.05%、0.60%、0.52%、0.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784,P=0.002),其中以春季检出率最高。HBo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为69.23%(36/52)。以支气管肺炎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51.92%)最高。 结论 2014-2015年HBoV为武汉地区儿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之一,1~<3岁儿童检出率最高,与其他病毒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且春季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哮喘幼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卵清蛋白激发)、阳性对照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0.2 mg·kg-1的地塞米松)、低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10 mg·kg-1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20 mg·kg-1的青蒿琥酯)、激动剂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20 mg·kg-1的青蒿琥酯和100 mg·kg-1的尼日利亚菌素钠盐),每组10只。处理结束后检测幼鼠气道重塑相关指标,使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NLRP3)通路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分类和计数。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和激动剂组的NLRP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0、2.36±0.26、1.08±0.11、1.33±0.12和2.14±0.26,胱天蛋白酶1(c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常规治疗+阿奇霉素注射液3 d;再给予常规治疗+阿奇霉素片5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转移因子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为(2.39±0.57)天、(4.73±1.56)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0.5)天、(6.35±1.89)天(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分别为(62.09±12.29)%、(46.38±10.12)%和(1.72±0.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38±9.46)%、(42.43±9.69)%和(1.45±0.67),(P0.05);观察组不良反为3.5%,低于对照组的4.6%(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提高儿童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效果,探讨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2(IL-12)为主的炎性因子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38例在我院确诊为秋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对照组69例,应用常规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中IL-1、IL-8和IL-12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IL-1、IL-8和IL-1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秋季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的治疗效果好,且能有效调节血清中IL-1、IL-8和IL-12的表达,有效抑制机体的炎性环境,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全球公共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在全世界约有18%的人(包括成人和儿童)忍受着哮喘之苦[1-2],而哮喘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3-4],如果在儿童时期发病,对其成人后肺部健康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5].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由于环境等因素,城镇儿童哮喘的患病率远高于农村儿童,并且整体患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6].儿童哮喘最佳的治疗地点是患儿家中,然而由于年龄因素,哮喘患儿往往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哮喘患儿家长或监护人是完成有效疾病管理的关键,因此,对哮喘患儿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更加必要[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4~6个月患儿161例,随机分两组:氧驱动雾化吸入组80例,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组81例,两组均在综合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博利康尼和普米克令舒吸入,2次/日.测量两组在雾化前10分钟,雾化后10分钟,雾化后30分钟SaO2.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组雾化吸入前10分钟SaO2 89.345±6.345,吸入后10分钟94.5±5.495%,吸入后30分钟91±4.125%.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组SaO2雾化吸入前10分钟90±5.675,吸入后10分钟92±3.375%,吸入后30分钟90±6.275%.两组雾化比较,吸入后10分钟SaO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1),两组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前10分钟及后30分钟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5,t=1.19、P<0.2).两组雾化吸入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0.52,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儿童哮喘全路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管理,研究组予以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全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的C-ACT评分(25.82±2.06)明显高于对照组,PEF(82.32±2.32)%、FEV1(87.66±1.7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的C-ACT评分(25.82±2.06)明显高于对照组,PEF(82.32±2.32)%、FEV1(87.66±1.7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包括情感功能(44.25±8.96)、活动(25.68±4.17)、症状评分(40.43±9.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路径管理中应用奥马哈系统有利于儿童哮喘的控制,明显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并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管理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搜索PubMed、SCI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disc、会议论文、Ongoing ControlledTrial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4个研究,3602例患者。22个研究显示,实验组疗效是对照组的4.08倍;多项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热退、止咳、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3项研究显示实验组出现轻度不良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结论:结果表明,IVIG辅助常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不良反应轻,为当前小儿重症肺炎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武汉市呼吸道感染儿童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的3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疾病急性期用一次性吸痰管采集患儿鼻咽分泌物(NPA)标本液2 ml。先进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筛查,然后采用PCR方法检测HBoV 基因,对阳性标本进行序列验证及分析。结果 1)对365份标本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8.90%(69/365),其他依次为腺病毒(ADV)阳性15例(4.11%),副流感病毒Ⅲ(PIV-Ⅲ)阳性8例(2.20%),甲型流感病毒(IFV-A)阳性5例(1.37%),乙型流感病毒(IFV-B)阳性3例(0.82%),副流感病毒Ⅱ型(PIV-Ⅱ)阳性2例(0.55%)。2)365例标本中,32例(8.77%)出现HBoV 的PCR扩增产物,均为单一条带,大小约为354 bp,与预期的扩增片段大小相符合,显示为HBoV阳性。32例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后经Blast分析,HBoV1型28例(7.67%),HBoV2型3例(0.82%),HBoV3型1例(0.27%)。3)32例HBoV阳性患儿中,其中男19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1.47∶1;年龄3~13个月,平均6.87个月。结论 HBoV 感染是引起武汉市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之一,主要以HBoV1型感染为主,而且多为混合感染。应加强对婴幼儿的预防保健工作,以便进行合理用药、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