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继发于糖尿病的慢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可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永久丧失。DR的发生与视网膜微血管功能障碍、视网膜组织水肿、出血和继发性新血管增殖有关。有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组织、肝脏和肾脏中均发现内脏脂肪素高表达,并且该因子可能存在于视网膜组织中,对DR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调控性作用。本综述以内脏脂肪素与DR的相关研究为依据,对内脏脂肪素与DR的关系作论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发生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肿瘤、慢性炎症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等.最新研究证实由环氧合酶-2(COX-2)催化产生的前列腺素类物质可促进促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COX-2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的产生和促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提示靶向COX-2抑制剂可能用于抗血管发生的治疗.本文对COX-2及其抑制剂与眼部血管发生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盂内压力监测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治疗肾脏复杂性结石术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复杂性肾结石且需行双通道MPCNL治疗的患者,选择一通道用于监测术中肾盂内压力.术后监测患者体温、疼痛程度、肾周积液情况、血肌酐、GFR等.结果 平均肾盂内压为(16.23±4.69)mmH2O.高压组术后发热、腰痛、肾周积液情况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低压组术后肾功能较术前有很大改善,术前术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压组没有很大改善.结论 MPCNL中实时监测肾盂内压力,可有效预防肾盂压力过高,减少术后肾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CSEA和队组,观察两组病例的运动神经阻滞、镇痛和肌松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CSEA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镇痛和肌凇效果好,与EA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SEA可为妇科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减少硬膜外吗啡镇痛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硬膜外注入吗啡手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针刺组选中极穴和双侧阴陵泉、三阴交行连续电针强刺激30min.对照组不作治疗.观察2组术后尿潴留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特定穴位能明显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外伤性髋关节滑囊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背景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发展和进步,探索在更小切口下安全、有效地摘出混浊晶状体的手术方式,从而减轻术中组织的损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 目的 探讨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为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2年4-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其中Ⅱ级核者8例8眼,Ⅲ级核者16例16眼,Ⅳ级核者8例8眼.所有患眼行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IOL度数按照SRK-Ⅱ公式计算.对患眼行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于10:00 ~11:00位用专用手术刀行1.8mm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于2:00位做侧切口,其他步骤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并通过1.8mm的切口植入Akreos MI60型人工晶状体(IOL).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术眼手术顺利.各级核患眼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有效时间为(7.0±3.6)s,平均超声能量为(15.3±6.1)%.术后1d、1周及1个月时裸眼视力≥0.5的术眼分别为18、28和30眼,分别占56.25%、87.50%及93.7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和0.8者分别为31眼、26眼,分别占96.88%和81.25%.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部位的热损伤.结论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安全、有效,并可通过1.8mm的切口植入IOL,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路强  崔巍  高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284-1286
目的:对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我科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1例,记录患者资料:年龄、性别、受累眼、眼外伤类型、视网膜脱离类型、术前与术后视力、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21例患者(121只眼),术后成功修复率分别为:钝挫伤82.21%、穿通伤56.32%、眼内异物伤61.28%、破裂伤41.73%。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者成功修复率为55%(P〈0.01),术前合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成功修复率43.47%(P〈0.01)。术前合并视网膜嵌顿的成功修复率46.66%(P〈0.05)。结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男性是高发人群,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复位中是有效的。钝挫伤较其他类型眼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预后较好。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嵌顿者成功修复率较低。对预后较差的开放性眼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防止术后PVR的发生,以减少视网膜再脱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26例均行X 线平片检查,其中18例行CT 检查,MRI检查8例.结果:全部病例X线均显示骨质破坏,显示钙化或骨化21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4例;CT显示钙化或骨化1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2例;11例MRI均可显示病变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结论:X 线平片及CT 能清晰显示钙化、骨化,磁共振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超薄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根据切口大小不同分为2组。小切口组: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植入折叠IOL联合小梁切除术34例。微切口组: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超薄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34例。术后随访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并记录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源性散光、眼压、滤过泡的形成和并发症的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周,微切口组UCVA优于小切口组(χ2=7.114,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10.532,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微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小切口组(t=10.254、7.291、9.334,P<0.05)。术后3个时间点2组的手术源性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2、0.732、16.014,P<0.05)。术后2组的眼压均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34、69.063,P<0.01)。术后各时间点2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滤过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05)。2组术中均未出现虹膜损伤、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超薄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折叠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