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介绍一种简易骨折复位器械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赵聚峰笔者根据擀面杖复位法的原理,设计出一种简易的骨折复位器械(以下简称复位器),经临床应用观察,效果满意,特介绍如下。制作方法如附图所示,复位器由滚简(A)和滚轴(B)两部分组成。滚简用橡胶或桑...  相似文献   
2.
正腰椎管狭窄症主因椎间盘退变和椎体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生肥厚等一系列继发改变引起椎管狭窄,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伴或不伴静息性下肢神经症状的疾病~([1])。Porter首先提出降钙素对治疗腰椎管狭窄是有效的~([2])。不少研究者使用降钙素处理症状较轻的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后来研究者对其作用机  相似文献   
3.
试论药对的概念及其配伍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临床应用较多,但它的概念及其配伍理论在文献中却少见明确、统一的论述。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药对的概念药对在《内经》中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半夏秫米汤中,初见雏形,在《伤寒杂病论》诸经方中已有典型应用。继之以药对命名的古代文献层出不穷(如《雷公药对》、徐之才《药对》等)。到了近代,医家关于药对的论著日渐增多,较有影响的有:吕景山《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陈维礼等的《药对论》,胥庆华《中药药对大全》等。然而,关于药对概念的表述却略嫌模糊,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列举如下:祝谌予《施今墨对药…  相似文献   
4.
手套式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架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赵聚峰山西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1)姬爱冬材料及制作手套式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架(以下简称固定架),由支架和手套两部分组成(附图)。支架用铝条(宽约1cm,厚约0.3cm)制成,外观基本呈V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个体化单侧穿刺PKP治疗26例(34椎)。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有效,均耐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术中出现骨水泥椎静脉渗漏1例,椎旁渗漏1例,无神经或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1~30个月,未见疼痛复发及椎体再次骨折。结论:单侧穿刺PKP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个体化穿刺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目前脊柱外科关注的热点之一,其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998年10月至2006年3月,利用头盆环支撑牵引后行脊柱后路手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11例,获得满意疗效。头盆环支撑牵引作为脊柱后路手术矫形的辅助治疗,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电阻片应变法测量骨盆髋臼骨缺损模型三翼臼固定后髋臼上方的应力值。方法成年男性尸体骨盆标本4只,无髋关节骨质缺损或畸形。于臼顶处造成节段性骨缺损,缺损面积约为髋臼面积的20%。根据三翼臼扩展角度不同分为0、36、45和60°4个实验组,并设立无缺损、无翼假体骨盆为对照组。在4只骨盆标本上各布置7组电阻应变花,1、2和3号位置为骨盆外侧与臼杯3个翼对应的髋臼上方,4号位置为骨盆外侧髋臼与骶髂关节连线近端,5、6和7号位置于骨盆内侧髋臼与骶髂关节连线由外下向内上方均匀分布。模拟单腿站立时髋关节负重情况,进行150、300、450、600、750和900N分级加载,收集各组各级加载和卸载时应变片应变信息。结果测试点最大等效应力为6.93MPa,最小等效应力为1.08MPa。结论骨盆髋臼骨缺损三翼臼固定后,在宿主骨没有引发高应力区,为翼间移植骨的生长提供了力学环境下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林应强副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按摩科主任,具有几十年临床经验,在错缝的诊疗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快捷的疗效。 错缝是指可动关节或微动关节在外力的作  相似文献   
9.
对药是体现中医治疗原则的相对固定的药物配伍,在中医骨伤科应用较多,具有明显的专科用药特色。笔者试从中医骨伤对药的证治特点、类型及其临床不同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1骨伤科疾病分类 一般地,骨伤科疾患分骨伤、骨病、骨科杂症3类。《外台秘要》卷29曰:“此病有两种,一者外损,一者内伤。”外损是指骨伤,即皮肉筋骨的损伤。内伤,是指外力作用引起机体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的损伤性疾病,实与骨科杂症相同,如损伤兼有表证、损伤后期阴虚邪热不解、损伤后脾虚湿胜等,都是损伤后机体功能失调的病症,属于骨科杂症范畴。因此,损伤包括骨伤和骨科杂症,与骨病并列,构成中医骨伤科疾患。故中医骨伤科疾患的药物治疗可从损伤和骨病两方面着手,包括损伤内治法和骨病内治法两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形臂引导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个体化、精准化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3例(131个椎体)OVCF患者行C臂引导PKP治疗。术后应用DR成像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03例手术顺利,胸椎、腰椎分别为72个椎体、59个椎体,患者术后疼痛均即刻缓解,VAS评分均满意,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PKP治疗OVCF有效、安全、微创,对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