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多维度多准则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与头脑风暴法建立指标池、初步拟定指标框架;通过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遴选评价指标;结合专家函询结果与小组讨论结果,构建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结果 建立了包含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的3级指标框架,包括6个一级指标(即维度)、20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框架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具有中医药和儿童特点,为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实施提供方法学建议,为其他领域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丰富了我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在真实世界中儿脾醒颗粒的用药特征和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二次开发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 5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对儿脾醒颗粒患儿的用药数据进行分析,包括:(1)年龄、性别、中西医诊断、单次用药剂量、疗程、合并用药信息等特征的描述性分析;(2)联合用药及其种类的关联规则分析;(3)适用疾病痊愈时间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用药特征分析显示:共纳入5 351例患儿,平均年龄(4.16±3.41)岁,98.17%的患儿<14岁;有14.86%患儿低于说明书用药年龄的下限。适应证的西医诊断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包括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腹泻病、小儿厌食症,也可见便秘、免疫球蛋白A(IgA)血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中医诊断常见积滞、厌食、紫癜等,单用与联用在适应证分布和构成比上,无显著区别。单次用药剂量为(3.08±1.22)g,16.74%患儿出现超说明书用药,主要为低于说明书用量下限,特别是>5 岁患儿,其用量约为说明书的 1/2,单用与联用间,无显著性差异。用法主要为每天 3次(95.55%)。疗程平均(7.76±2.6)d,97.23% 患儿的疗程≤10 d(说明书),主要适应证(前 3位)的疗程约 7 d。合并用药中,87.78% 患儿联合 1 种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主要药物组合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神曲消食口服液”,化学分类法(ATC)治疗学分类/中药功能组合为“消导剂-止泻药,肠道抗炎/抗感染药”。临床疗效观察:共纳入906例患儿,适应证以小儿消化不良和小儿腹泻病为主(83%),两种疾病的平均病程均约11 d,治疗7 d左右,疾病痊愈的中位时间,前者为21 d,后者为17 d,两种疾病3周的治愈率均超过50%;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瘙痒和恶心。结论 儿脾醒颗粒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广泛,适应证除消化系统的病症外,也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IgA血管炎等疾病,适用人群也可扩至婴儿,临床上常与同类中成药或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对于主适应证,临床疗效尚佳,值得推广应用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