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魏晓雨  田义新  赵智灵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1):3153-3158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10个产地的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选取13个RAPD随机引物及12个ISSR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扩增,根据条带数目,应用NTSYS-pc2.10e软件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9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81,多态性百分率为85.51%;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9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64,多态性百分率为64.65%;通过聚类分析,RAPD及RAPD+ISSR综合将样品聚为4大类;ISSR将样品聚为2大类。结论 RAPD和ISSR标记构建的样品聚类树状图在分类上稍有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人参与西洋参被明显区分开来;在ISSR上,吉林兴参镇与北岗镇西洋参与人参聚为一大类;在生长环境及种植条件影响下,东北部分产地西洋参与加拿大西洋参相比在遗传多样性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对我国14个产地的西洋参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西洋参引种30年后遗传稳定性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异。应用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POPGEN32数据分析,NTSYS2.10聚类图绘制。结果显示,各产地西洋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83.5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56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74 8;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o)0.419 4。聚类分析可知,人参与西洋参分类明显,特别发现无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与有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可明显各聚一类,认为在遗传上未达到质的变异。因此提出吉林省西洋参要注意建立良种田,以保持种质纯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参可利用内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林产人参Panax ginseng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人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人参中共分离获得133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4株对人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16、B25、B69和F32,其中B16、B25和B69对6种以上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32对菌核病菌、疫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它们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死谷芽孢杆菌和齿孢青霉。结论人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病原菌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人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4.
刘学周  李绍宾  赵智灵  张连学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2):3332-3336
目的研究吉林产西洋参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西洋参中共分离获得34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6株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3、B11、B17、B23、B24、F10,其中B3对7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10对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和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B3和F10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暗黄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结论西洋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西洋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