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镇静、脑神经保护等基础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模拟电针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及Lindegaard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NO和ET-1水平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中有1例退出,对照组中有3例退出。最终治疗组59例、对照组5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Lindegaard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Lindegaard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O和ET-1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清NO和ET-1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1%(58/59),对照组为 77.19%(44/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改良Rankin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2周后,治疗组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59);对照组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7 例,血管痉挛相关脑梗塞 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9.30%(11/5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频率摩法的补泻效应;以MLCK为主要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探析摩法治疗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摩法低频组(A组)、摩法高频组(B组)、抑制剂组1(I-1组)、抑制剂组2(I-2组).除K组,其余组进行造模.采用机械臂对A组、B组、I-...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镇静、脑神经保护等基础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