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热”是温病的主要症状,同时也是各种温病必有的表现。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神昏”与“高热”几乎是因果关系。无论温邪在卫在气,或入营入血,只要“邪入心包”、“热陷心营”,就会出现“热多昏狂”、“神昏谵语”、“痉厥神昏”或“神昏气竭”。“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因此,“高热”是温病中邪正相争的结果,而“神昏”又是温病中的一个危急“信息”。若临床辨“症”不清,治疗不当,轻则失误病机,重则危及生命。现对温病中“高热”和“神昏”的辫“症”施治,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收到你们来信,使我深受感动。我订阅数十种中医药期刊,从未发现象你们那样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及稿件。你们用刊物的高质量和信誉赢得了读者,这是贵刊深深扎根于读者之中的关键。我们钟集县贺集区的中医药人员,已把贵刊当做必读刊物。前不久,组成了《中医函授通讯》学习小组。大家表示,要学好、用好、宣传好贵刊,为振兴中医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基本方金钱草10~20克,茵陈30~60克,滑石20~30克,甘草5~10克,枳壳3~6克。临床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便秘加大黄;食滞加山楂,炒莱服子。治疗结果一百例患儿均获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疗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16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