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片姜黄因其治疗风寒湿痹疗效显著而为临床所常用。对于片姜黄的来源,中国药典记载数度变化,2015年版载原植物为温郁金;同时将姜黄的来源载为原植物姜黄。然据考证,在古代,无论从临床著作记载,或本草论述,片姜黄与姜黄系指同一药物,二者在明清以前的本草记载中来源有多种,其中原植物姜黄和郁金(或温郁金)均是其来源之一;现代中国药典不能因古代记载的原植物温郁金为片姜黄的来源而将原植物姜黄排除于片姜黄的来源之外。将原植物姜黄作为片姜黄的来源之一符合古代临床应用片姜黄的实际。因此,建议中国药典将原植物姜黄和温郁金均作为片姜黄的来源,此对于正确应用古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针刺配合言语训练的方法;对照组60例服华佗再造丸配合言语训练。两组均治疗40天,每组患者均在纳入治疗当天及40天后按《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分,并据此比较两组的评分均值和疗效,同时分析治疗组疗效与不同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均值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短、年龄小、病情轻者疗效较好;而病人性别以及患病类型与疗效无明显关系。结论本治疗方法疗效明显,对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且病程短者疗效较好,说明本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通过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治法其名称于文献中出现有补益气血、补气养血、补养气血、益气养血、气血双补等。通过对古今文献的考证以及相关名称的辨析,可知补益气血始见于《圣济总录》,其后的历代重要著作以及现行国家标准均以补益气血为正名。认为以补益气血为正名符合规范名词定名的约定俗成、协调一致及科学性原则;同时本词与气血双补属于同一治法,而与补气生血属于不同治法,与表达方药功效的补益气血则属于同名异义两种不同的名词。  相似文献   
4.
导赤散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清心利水养阴的儿科经典名方。该方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发展的导赤散(汤)多根据该方进行加减。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及现代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导赤散的组成、炮制、制法与应用进行考证分析。该研究共纳入相关有效古籍文献127条,涉及中医古籍86部。经考证,古籍中该方的药物基原基本清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的干燥藤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的干燥叶,建议4味药均用生品。药物剂量与煎服方法的关键信息为“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4.13 g,加水300 mL,后加竹叶4.13 g同煎至150 mL,食后温服”。导赤散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等心经热盛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导赤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疾病,上述研究结果为导赤散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