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通肾络、益脾肾"治法,探讨通络益肾方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自噬和凋亡蛋白SIRT1、BNIP3、P62、Bax表达的调控影响。[方法]成熟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按照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方法计算出大鼠所需中药灌胃浓度:高剂量浓度4.76 g/mL、中剂量浓度2.38 g/mL、低剂量浓度1.19 g/m L,灌胃10 d取含药血清备用。足细胞分6组,正常组5.6 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10%正常大鼠血清、通络益肾方含药血清高、中、低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10%高、中、低剂量大鼠血清、高渗组甘露醇24.5 mmol/L+10%正常大鼠血清。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状况及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自噬标志蛋白SIRT1、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P0.01或P0.05),高剂量组不能改善凋亡情况(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结果也证实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通络益肾方中、低剂量组自噬标志蛋白SIRT1表达升高,自噬标志蛋白P62及促凋亡蛋白BNIP3、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高剂量组SIRT1、BNIP3、P62、Bax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剂量、低剂量通络益肾方能够启动细胞自噬减少高糖刺激下体外培养足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时脏相应"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特色之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四时"可以被看做一个与"阴阳五行"同等重要的"认知模型","时脏相应"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以经验体验为基础,以相似性为纽带,以四时为始源域,以五脏为目标域构建的概念隐喻。关于"时脏相应"概念隐喻的诠释,需要借助"可能世界"理论,以"肾应冬"为例,是以"冬的世界"构建"肾的世界",是一种隐喻重描。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以"湿邪"概念为例探讨了中医"六淫"概念隐喻。将中医"湿邪"的特征和致病特点与自然界之"湿(气)"的特征进行类比,认为中医"湿邪"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界之"湿(气)"概念的跨域映射;进一步说明了中医"六淫"病因概念并非实体或具体概念,而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界相似性的心理联想,不自觉地将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具体概念通过隐喻的认知手段跨域运用到病因领域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中医"六淫"概念范畴经历了由真实病因向隐喻病因转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隐喻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茯苓、桂枝为主要配伍的"苓桂剂"具有温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文通过归纳《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苓桂剂"的应用,提出桂枝除了有温阳化气助行水的功效之外,其本身具有利水作用。并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证实:(1)从张仲景用桂枝的特点,《伤寒论》《金匮要略》涉及小便不利的30首方中有10首用到了桂枝;(2)后世医学著作有不少谈到桂枝的利水作用;(3)不少实验研究证实桂枝具有利水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中医病因学说中的"六淫",发现"六淫"是6个"范畴"而非6个"实体",是以自然界"六气"为原型形成的概念隐喻,是范畴化的结果,从"六气"到"六淫"是对语言的跨域应用。因此,理解中医六淫概念不能仅仅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文字表象上,必须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的研究或称之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是形成一套具有中医特点的现代语言;其目的是这套语言能为更多的人理解掌握、能更好地揭示人体的奥秘、指导临床实践。而要达到此目标实现此目的的当务之急就是对现今中医仍在使用的中医学传统语言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分析了中医病因病机语言隐喻特征,探讨中医语言在说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以"中风病"为例,通过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中风病"病因病机语言的隐喻特征,分析其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多样性的认知根源。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是主要基于一系列与"风"相关的概念隐喻建构而成的中医理论。医家体验的独特性形成了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中风病"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始源域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对中风病隐喻认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9.
五苓散方证是《伤寒杂病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病位、主证、方义争论颇多。通过考察《伤寒杂病论》原文及历代医家对五苓散方证的认识,认为五苓散方证病位在胃、涉及三焦,病机属"水蓄于胃,三焦不利",主证当为"渴欲饮水";五苓散方类属"苓桂剂群",当以茯苓、桂枝二药为君。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中医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体质量减轻,渐见乏力、消瘦,久病可伴见一系列并发症。中医学虽未有糖尿病一名,但在历代医学典籍中对其有较为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