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大肠癌是人类高发恶性肿瘤,包括了结、直肠癌[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大肠癌的男女发病率分别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3位,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大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大约50%~60%患者发生转移,即使是已手术的患者也有80%的转移发生率[2-8]。晚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8%[9]。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绵马酸BB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抑菌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为黄绵马酸BB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被膜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黄绵马酸BB与红霉素联用对11株SE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与最低抑膜浓度(minimum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评价联合用药对SE的动态杀菌作用;通过二甲氧唑黄[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carbonyl(phenylamino)]-2H-tetrazolium hydroxide,XTT]比色法、半定量黏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评价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复方对小鼠肠癌原位移植瘤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将裸鼠采用原位瘤块接种法建立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的50只裸鼠随机分入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和肠复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相应干预4周后采取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瘤体HIF-1α与MMP-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肠复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与MMP-2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高表达与肠癌发生发展有关,肠复方有降低HIF-1α、MMP-2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中药组予以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中药,同时给予必要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最佳支持治疗(BSC),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KPS)、免疫指标、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随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降低,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中药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生存质量(KPS)方面,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KPS评分升高,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在免疫指标方面,中药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上升,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免疫指标提高较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在疾病进展时间方面,中药组的TTP为6个月,对照组TTP为3个月,中药组TTP较对照组延长3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免疫力、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复方对晚期难治性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肠复方及最佳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最佳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直至患者失访或者死亡。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率、生存质量改善率、瘤体稳定率、免疫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随访2年,随访结束后统计患者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计算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率为76.7%,卡氏评分总有效率为86.7%,瘤体控制率为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53.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指标方面,治疗组NK细胞数量、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92.8%、57.1%、14.2%,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复方治疗晚期转移性大肠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瘤体增长,调节免疫及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量表为工具,测查内地366名藏族大学生和357名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 藏族大学生人格16个因子的标准平均分介于3.92 ~7.31之间,普遍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稳定性、有恒性、独立性、自律性4个因子得分低于5分,乐群性、兴奋性得分相对较高.藏族女大学生乐群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大学生,恃强性、稳定性显著低于藏族男大学生;藏族大学生兴奋性、幻想性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值均<0.05).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人格存在差异.结论 应关注内地藏族大学生人格特征,根据其人格特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