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玉兰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章巧  丁林芬  王德升  晏通  程彬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18,49(21):5040-5045
目的对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玉兰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3,7,11-trimethyl-2,10-dodecadien-l,6,7-triol(1)、(2E,6E)-3,7,11-trimethyl-2,6-dodecadien-l,10,11-triol(2)、黑麦草内酯(3)、松脂醇(4)、丁香脂素(5)、梣皮树脂醇(6)、桉脂素(7)、连翘脂素(8)、松柏醛(9)、3,4,5-三甲氧基肉桂醇(10)、3-吲哚甲醛(11)、3-吲哚乙醇(12)、3,4-二甲氧基苯甲酸(13)、3,4-二甲氧基苯酚(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1H-和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2.
谢章巧  丁林芬  聂伟  雷铁  吴双凤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20,51(22):5675-5680
目的 研究玉兰Magnolia denudata叶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玉兰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四氢呋喃型木脂素和3个苯并呋喃型木脂素,分别鉴定为(7S,7''R,8S,8''S)-3,4,5-三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7,7''-环氧木脂烷(1)、蔚瑞昆森(2)、liliflol A(3)、liliflol B(4)和5-methoxyliliflol B(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玉兰木脂素A,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同时首次报道化合物3513C-NMR数据。化合物5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50 μmol/L浓度下其抑制率为48.7%。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柳杉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中压液相(MCI)、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海松酸(1)、山达海松酸(2)、乙酰基异柏酸(3)、复瓦杉酸(4)、异柏酸(5)、松叶酸(6)、13-表柏油酸(7)、19-acetylagathadiol(8)、agatadiol(9)、植醇(10)、榄香醇(11)。结论化合物1~10为二萜,化合物11为倍半萜;化合物2、3、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云南含笑果实中的酚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含笑果实中分离得到5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rassifolioside(1);parvifloroside A(2);松柏苷(3);紫丁香苷(4);松柏醛(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对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AGS(人胃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肿瘤细胞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IC_(50)40μM)。  相似文献   
5.
晏通  丁林芬  程彬  谢章巧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18,49(8):1767-1772
目的研究白斑枪刀药Hypoestes phyllostachy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斑枪刀药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6R,7E)-3-羟基-大柱烷-4,7-二烯-9-酮(1)、(3S)-3-羟基-β-紫罗兰酮(2)、(3S,5R,6S,7E)-3-羟基-5,6-环氧-大柱烷-7-烯-9-酮(3)、蚱蜢酮(4)、vomifoliol(5)、(+)-dehydrovomifoliol(6)、黑麦草内酯(7)、2,6-二甲基-2E,7-辛二烯-1,6-二醇(8)、bifurcanol(9)、(12S)-hydroxygeranylgeraniol(10)、nectandrin B(11)、N-反式阿魏酰酪氨(12)、丁香乙酮(13)、丹皮酚(14)、香草醛(15)、脱氢姜酮(16)、邻羟基苄醇(17)、(2E)-4-羟基-2-己烯酸(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