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以肾精失养,髓海空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两脏着手,鲜有提及从胆论治。从中医学"凡土脏取决于胆"理论切入,以土脏与AD发病的关系为着眼点,并结合胆内藏精汁,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胆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胆内寄相火,参与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和特性,阐述从胆论治AD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加有效的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观察远志散对模型大鼠胃促生长素(Ghrelin)表达水平的调控,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02 mg·kg~(-1)),远志散高、中、低剂量组(12,6,3 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除假手术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灌胃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留取全脑和胃体胃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Ghrelin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穿越站台次数、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均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胞核固缩,雌雄大鼠进食量明显下降(P0.05,P0.01),海马CA1区、胃黏膜组织中Ghrel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远志散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5,P0.01),穿越站台次数、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均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细胞数目与形态有明显改善,远志散高、中剂量组雌雄大鼠每日进食量显著增加(P0.05,P0.01);远志散各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胃黏膜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远志散能够有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每日进食量,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海马CA1区及胃黏膜组织Ghreli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AD的典型病理特征,直接参与AD的发生发展。因此,AD的治疗可从调节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入手。中医学认为“痰浊”是导致AD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正气亏虚,痰浊蒙窍”是AD的核心病机。“痰浊”与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密切相关,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可归属“痰浊”的范畴。化痰开窍与减少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在AD的治疗中有不谋而合之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AD进程中磷酸化Tau蛋白的降解。UPS功能受损是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和AD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中医“痰”的视角认识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探讨中医“痰浊”与现代医学磷酸化Tau蛋白异常聚集的相关性,并从UPS视角提出益气化痰开窍法治疗AD的作用机制假说,推测UPS可能是远志散益气化痰开窍干预AD的主要途径,精确调控UPS可能是未来研究防治AD的新视角,为科学阐释通过调控UPS蛋白降解途径治疗AD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是造成脾胃疾病的重要因素,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述两者之间关系的有关报道少之又少。本文试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从生理、病理和治法三方面论述饮食与脾胃疾病关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SPF级小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柳氮磺胺吡啶组(20 mg·kg-1),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0.45 g·kg-1)、中剂量组(0.225 g·kg-1)、低剂量组(0.1125 g·kg-1),除空白组予以等量纯水外,其余各组灌肠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d。末次给药后,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附子理中汤的抗炎效应。SPF级雄性小鼠45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同上,采用热板法,观察附子理中汤的镇痛效应。SPF级小鼠50只,按照同样的方法分组、给药,末次给药后,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附子理中汤镇痛效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显著抑制SPF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分别为44.5%、37.7%,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抑制率分别达28.89%、26.08%(P<0.01),给药后各剂量组的痛阈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姬培震  张怡  张艳晓  谢沛俊 《陕西中医》2014,(10):1385-1387
目的:阐述培补脾胃法治疗抑郁症的独特疗效及治疗机理。方法:从脾胃的生理、病理以及脾胃和其他脏腑的关系等方面探讨脾胃与郁证的关系,并通过方药治疗及临床案例进行阐述。结论:与疏肝解郁相比,培补脾胃治疗抑郁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且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Wistar大鼠共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每组8只:附子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4.06,7.03,3.51 g·kg-1,柳氮磺吡啶组予柳氮磺吡啶0.46 g·kg-1;空白组及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从造模后第3天开始用药,持续灌肠给药15 d。观察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NF-κB,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黏膜炎症面积和损伤评分明显升高,较模型组而言不同剂量附子理中汤组大鼠肠黏膜炎症面积和损伤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黏膜NF-κB的含量以及血清TNF-α,IL-1β的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附子理中汤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肠黏膜NF-κB的含量以及血清TNF-α,IL-1β的含量(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大鼠肠黏膜具有抗炎和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TNF-α,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