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连翘组方配伍规律,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连翘抗炎的药理机制,将对指导连翘中医临床合理应用、保健食品的开发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连翘的方剂,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并运用SPSS Statistics 26和IBM SPSS Modeler 18.0及Gephi 9.2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SEA数据库收集连翘的活性成分及其抗炎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CTD,GenCLiP3数据库获取并筛选与抗炎相关的靶点。运用STRING平台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进行富集分析,并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连翘活性成分-抗炎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 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方剂筛选后提取方剂数据,收集含连翘方剂共2 245首,涉及中药512味,用药总频次达27 314次,其中与连翘相配伍的高频药物(>800次)为甘草(1 483次),黄芩(964次),当归(842次),并选取连翘-黄芩和连翘-当归药对进行深度挖掘。含连翘组方主治疾病共29类,并筛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痈疽、疮疡”“眼科病证”和“天行”三类高频主治病症进行数据挖掘,其中“痈疽、疮疡”病证得到以连翘-甘草-金银花-当归为核心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数据19条,聚类分析得到1组多味药物聚合组和4组药对及单味药金银花,复杂网络分析得到4组药物模块,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眼科病证”得到以连翘-甘草-黄芩-当归为核心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数据23条,聚类分析得到2组多味药物聚合组,4组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到4组药物模块,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天行”病证得到以连翘-甘草-薄荷-金银花为核心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数据28条,聚类分析得到3组多味药物聚合组、1组药对及单味药连翘、甘草,复杂网络分析得到4组药物模块,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连翘抗炎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proteoglycans in cancer,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其功能主要为抑制转录因子、调节酶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等。结论 该研究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连翘高频病证的组方配伍规律,客观、直观、科学地展现了连翘的配伍规律。针对不同病证,连翘皆常配伍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强调扶助正气、疏通壅滞的重要性,而针对里热炽盛的程度不同,配伍以不同功效的清热药物。研究体现了连翘在具体病证中发挥的独特优势,揭示了连翘抗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突破了连翘在现代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局限性,对指导连翘中医临床合理应用、保健食品的开发及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推动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