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男性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共 10 4例男性患者入选 ,年龄 6 4 .9± 9.6岁。综合患者的人群因素、临床特征和无创伤检查结果 (血液生化和心脏超声等 )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 2 4例 ,多支病变 80例。以多支病变为因变量 ,慢性胸痛、血尿酸水平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和左心房扩大是其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 ,其余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胸痛、血尿酸水平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和左心房扩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男性患者多支病变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Barthel评分应用于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181例75岁以上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Barthel评分,将其分成3组:<70分组(n=62)、≥70~90分组(n=72)及≥90分组(n=47)。比较3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比例更高、入院时收缩压较低、白细胞计数更多、既往消化性溃疡比例较低、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更高、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脑钠肽前体(pro- BNP)水平更高、消化道出血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90分组和≥90分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Barthel评分小于70分的高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临床转归不佳;这类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应慎重权衡风险与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合并高血压组 (n =4 2 )和未合并高血压组 (n =4 2 ) ,两组基础状态相似 ,随访比较其长期预后情况 ,包括生存率 ,死亡原因 ,死亡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的生存率、死亡原因、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相似 (P >0 .0 5 ) ,两组患者中死亡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房内径以及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严格降压治疗 ,合并高血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与未合并高血压者相似 ,ACEI对上述两组患者作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薯蓣皂苷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以及薯蓣皂苷各组(10ml/L、30ml/L、100ml/L)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缺氧/复氧损伤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较正常显著升高;而薯蓣皂苷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薯蓣皂苷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4年8月10日收入我院老年科病房。既往史:1年前曾因胸痛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左前降支远段40%~50%狭窄,第一对角支中段40%~50%狭窄,后降支开口40%~50%狭窄。当时考虑病变血管较小(直径2mm左右),建议药物治疗。有高血压20年余,血压最高值为210/110mmHg(1mmHg-0.133kPa)。否认其他特殊疾病史。入院当时查体,心肺均无特殊异常。心电图提示V1~V5T波倒置,心肌酶学检查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T(TnT)均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均在正常范围,室间隔厚度nmm,左心室射血分数60%。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灵肠溶片)、氟伐他汀、消心痛和卡托普利等治疗,胸痛症状缓解。2004年9月30日患者于情绪波动后再次出现胸闷、胸痛伴明显气急,无法平卧。体检发现二尖瓣听诊区3/6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湿哕音,血压100/70mmHg,心电图无明显变化,随访心肌酶学标记物异常,CPK、LDH和TnT分别升高至661U/L、465U/L和0.14μg/L(2004年10月1日检测),予呋塞米(商品名:速尿)、二羟丙茶碱(商品名:喘定)、硝酸异山梨酯(商品名:消心痛)针剂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04年10月6日转入心内科病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方法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NEF)组和射血分数减低(DEF)组。NEF组共61例患者,男47例,女14例;DEF组共49例患者,男42例,女7例。记录PCI术后患者的重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结果经过6~54个月随访发现,同NEF组相比,DEF组中术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多见,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较大,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间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PCI和积极药物治疗后,近中期临床预后接近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修复皮瓣供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皮瓣供区的脱细胞异体真加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手术效果。结果:复合皮成活良好,成活率95%以上,外观及功能接近正常皮肤,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在供瓣区修复过程中,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可有效保证移植部位外观及功能,减少供皮区瘢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乳晕双菱形真皮瓣交叉填充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及矫正效果。方法对乳头内陷36例64侧,设计双菱形去表皮真皮瓣,于乳头基底部交叉填充支撑乳头,并固定。术后乳头悬吊1周.10d拆线。结果36例乳头内陷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乳头血运障碍。随访6个月至3年,乳头内陷无复发,乳头外形医患双方均满意,乳头感觉无障碍。结论采用乳晕双菱形真皮瓣交叉填充支撑法矫正乳头内陷,操作简单,乳头形态自然,血运无障碍,感觉功能正常,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能保留哺乳功能,是较为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胃食管反流是消化科门诊常见病症。研究报道胃食管反流、食管炎可引起阵发性房颤,并已经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机制,如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主神经刺激。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主神经和炎症反应在心律失常和胃食管反流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房颤的可能机制和房颤与胃食管反流间的关系结合国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房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复杂创面的疗效,讨论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笔者科室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24例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25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肌皮瓣5例)移植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8cm×10cm~20cm×20cm,术中吻合1根动脉,1~2根伴行静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皮瓣均成活,其中术后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及重新吻合、桥接血管后血管再通;2例皮瓣下积液,经换药处理后痊愈。皮瓣供区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复杂创面效果良好,供区损伤小,针对血管危象等严重并发症,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