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佛山市2011—2020年尘肺病发病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市尘肺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佛山市2011—2020年尘肺病发病情况进行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呈现该市尘肺病发病的时空聚集性和空间流行特点。
  结果  佛山市2011—202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573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尘肺病发病人数在2012—2014年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南海区与周围区域尘肺病发病分布呈低-高相邻模式,高明区与周围区域尘肺病发病分布呈高-低相邻模式;趋势面分析显示,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禅城区、顺德区西北侧、南海区西南侧和高明区北侧。
  结论  佛山市2011—2020年尘肺病发病情况总体呈锯齿状上升趋势,尘肺病发病人数在佛山市各区分布呈离散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频电刺激颈肩部穴位区结合推拿按摩治疗甲状腺手术后颈肩部不适的临床疗效,为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颈肩部不适的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将86例甲状腺手术后颈肩部不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术后常规护理和经穴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经穴推拿按摩后,对颈肩穴位区(天柱、颈百劳、阿是穴)进行中频脉冲电刺激,2组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 d。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术后第1天)和治疗后(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镇痛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ROM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旁屈方面的 ROM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改善颈椎左右旋转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浓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 CRP 浓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42/43),对照组为 76.7%(33/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总体满意度为76.7%(33/43),对照组为46.5%(20/43)。治疗组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频穴位电刺激联合推拿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颈椎活动度,降低患者CRP浓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佛山市电子制造业作业人群职业紧张状况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JCQ问卷、ERI问卷、抑郁障碍等问卷,对佛山市电子制造业作业人群职业紧张状况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年龄(RR=2.53)、婚姻(RR=2.56)、岗位(RR=2.9)、睡眠障碍(RR=15.4)及抑郁障碍(RR=29.8)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关系。除此之外,职业紧张程度也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R=5.75),即职业紧张程度越高,员工的高血压发病率也高。结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咳嗽变异性哮喘28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认识。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1年9月我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诊断和治疗28例CVA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海索那林、酮替芬等药物治疗,临床均治愈。结论 临床医师对小儿CVA应有足够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 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等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纳入有关针灸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个RCT,共9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处理),处理组(针灸治疗+常规处理)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更高[RR=1.27,95%CI(1.14,1.42),P<0.000 1];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更短[MD= -11.48,95%CI(-16.66,-6.31),P<0.000 1];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SMD=-2.36,95%CI(-3.02,-1.69),P<0.000 01];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更短[SMD=-2.37,95%CI(-3.34,-1.40),P<0.000 01]。结论 针灸可以有效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但是,由于所纳入的文献证据质量等级不高,因此仍需要通过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双盲试验来进一步补充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雷火灸对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HIPE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常规治疗及HIPEC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HIPEC治疗后2 h给予穴位(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雷火灸干预,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反应分度评估的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的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3、7天,观察2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记录2组患者住院的总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2 组患者恶心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00%(27/30),对照组为 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呕吐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胀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对照组为63.33%(19/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66.67%(20/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治疗后,于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WBC、N与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患者的WBC与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于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WBC、N、CRP与IL-6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7.20 ± 6.50)d,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0 ± 3.50)d,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可以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症状,缩短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加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轻胃癌术后HIPEC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脓毒症大鼠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与其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用SPF雄性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3组,每组15只,空白组除常规喂养外不做任何干预,假手术组大鼠则行取出盲肠、放回腹腔后缝合的操作,而模型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成脓毒症动物模型,分别于6、12、24h时经腹主动脉采取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水平并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段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数值无明显差异(P0.0 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 5),各时间点PaO_2数值均降低(P0.0 5),各时间点PaCO_2数值均升高(P0.0 5)。Spearman分析显示,脓毒症大鼠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与Pa O_2值呈负相关关系(r=-0.4 58,r=-0.67 1,P0.0 5),脓毒症大鼠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与PaCO_2值呈正相关关系(r=0.623,r=0.564,P0.0 5)。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水平越高,大鼠肺功能损伤情况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通腑泄热方对脓毒症大鼠肺功能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常规喂养,假手术组大鼠行开腹、取出盲肠后放回腹腔并缝合切口的操作,模型组与中药组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模型。各中药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 h、18 h、30 h、42 h给予相应剂量汤剂灌胃。观察48 h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取大鼠动脉血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各数据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模型组死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中高剂量通腑泄热方灌胃干预可提高大鼠生存率;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大鼠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PaO_2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aCO_2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PaO_2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aCO_2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大鼠PaO_2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aCO_2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腑泄热方可有效保护脓毒症大鼠肺功能,降低脓毒症相关性肺损伤,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起到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火灸对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HIPE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常规治疗及HIPEC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HIPEC治疗后2 h给予穴位(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雷火灸干预,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反应分度评估的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的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3、7天,观察2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记录2组患者住院的总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恶心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呕吐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胀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对照组为63.33%(19/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66.67%(20/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治疗后,于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WBC、N与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患者的WBC与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于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的WBC、N、CRP与IL-6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7.20±6.50)d,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0±3.50)d,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可以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症状,缩短首次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加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轻胃癌术后HIPEC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腑泄热方治疗脓毒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等4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假手术组大鼠仅进行开腹、取出盲肠后放回腹腔并缝合切口,模型组与中药组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中药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18、30、42 h给予通腑泄热方(剂量为9 g·kg~(-1)·d~(-1))灌胃。于造模后48 h,进行血气分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内毒素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严重的肺组织损伤,血氧分压(PaO_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升高,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经通腑泄热方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腑泄热方可抑制脓毒血症大鼠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