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探析扶正清肺汤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0月30日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选出106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清肺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62%,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P 0.05。结论:扶正清肺汤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队列研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Alb)及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以及HBV DNA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病毒复制,促使HBeAg转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药预防肺结核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肺结核初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辅以中药健脾补肺治疗;对照组应用肝泰乐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痰菌转阴、药物毒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3.1%、100%;对照组为60.0%、76.0%,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1%、2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6%、45.1%(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化疗过程中,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可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1 mg/次,1次/d,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2.0 g/次,3次/d。对照组只口服恩替卡韦,用法同观察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后,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转阴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86.6±91.6)、(269.8±48.6)、(46.3±20.9)、(46.9±21.0)U/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81.3±91.3)、(269.6±47.9)、(48.7±21.3)、(48.7±22.2)U/L,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观察组为(165.9±99.7)、(89.7±45.5)、(103.1±39.9)、(89.4±53.3)ng/ml,对照组为(250.3±108.7)、(130.1±53.7)、(179.6±61.6)、(160.3±79.3)ng/ml,与治疗前[观察组为(390.7±149.5)、(183.2±77.3)、(278.4±95.4)、(197.3±86.8)ng/ml,对照组为(389.9±149.3)、(181.4±75.6)、(275.8±95.1)、(197.8±87.9)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效果好,能有效阻断或延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结核大咯血非常规止血药物治疗的理想方案。方法参照相关文献观察分析初始非常规止血药物治疗无效后以氯丙嗪联合山茛菪碱治疗的31例难治性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28例(90.3%),有效3例(9.7%),无效0例,复发0例。结论氯丙嗪联合山茛菪碱治疗难治性肺结核大咯血即刻止血效果好、起效快、疗程短、疗效高、价廉实惠,尤其适用于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用十味诃子汤散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B合并NAFL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十味诃子汤散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水平、肝脏超声情况及HBV-DNA载量;观察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及脾厚度水平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2组肝右最大流速(Vmax)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平均HBV-DNA载量水平明显低于和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 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 00%(P 0. 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十味诃子汤散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CHB合并NAFL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及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