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草图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载药八百余种,所绘药图九百余幅,学术价值很高。借助网络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本草图经》药物考证研究的72篇论文,并对其进行梳理,发现《本草图经》的药物考证研究大致呈现出“面-点-面”发展趋势,由最初多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研究,至单味药物的本草考证,再到更细致的药物分类研究和以产地为划分的药物研究,可见对《本草图经》的药物考证研究在逐步深入,趋向多元化与精细化。就药物考证而言,单味药物的微观化研究、药物的产地与品种研究等方面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2021年11月27日,由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辽宁省中药学会、大连市药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由于疫情影响,为响应国家号召、保证与会者的健康安全,本次会议主要采用线上形式举办。来自国内外医药学工作者、科学史、社会学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传统本草学向中药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中药的临床应用为此时期相关领域关注的重点。民国时期明确了临床中药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并通过功效分类与条目分述的方式建立了临床中药学的基本架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逆境求存是推动临床中药学建立的重要内因,院校教育兴起为临床中药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医药期刊的普及则进一步促进了临床中药学的构建。民国时期临床中药学逐渐形成了与传统本草学具有明显区别的理论架构和核心内容,其与中药科学研究互为融通,并与其他分支学科共同促进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