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散风活络胶囊由乌梢蛇(酒炙)、草乌(甘草银花炙) 、附子(炙) 、威灵仙(酒炙)等33味中药组成.主要功能是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行步艰难.经试验筛选,选择本品中黄芩作为定量测定药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姜黄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VD)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V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合并尾部放血降压,制备小鼠拟VD模型,以跳台实验为学习记忆评价指标,测定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结果 姜黄提取物可使VD模型小鼠的反应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同模型组比较,姜黄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AchE活性上升(P<0.01或P<0.05).结论 姜黄提取物能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脑组织中AchE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咳喘舒片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峰  袁耀欣  刘灿仿 《河北医药》2009,31(8):1011-1012
咳喘舒片由麻黄、蒲公英、紫苏子(去油)、麦冬、甘草等组成,具有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养阴敛肺等功效。原规格糖衣片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9册,原质量标准只有一个简单的理化鉴别,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现准备增加一个薄膜衣片的规格,为了更好地控制该药品质量,研究将对该制剂中的主药麻黄作为含量测定对象,本文根据文献[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药中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V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脑缺血再灌注(I/R)合并尾部放血降压的方法制备VD小鼠模型,利用跳台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姜黄提取物可使VD模型小鼠的反应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同模型组相比,姜黄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CGRP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以高、中剂量组效果显著(P〈0.01或P〈0.05)。结论姜黄提取物能改善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血清及脑组织的ET、CGRP含量,调节两者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一系列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VD的主要致病因素。我国11个城乡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VD患病率为324/10万人口[1],且其发病率与日剧增,被当今医学界列为研究重点,并被认为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因此积极开展V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意义重大。药物尤其中药防治VD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一个新课题。但VD发病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了,因此用现代化实验研究手段,建立理想的V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关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动物模型主要有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多发性脑梗塞、四血管阻断、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脑缺血再灌注等,相关检测指标多集中于中药对VD模型大、小鼠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神经生化、脑神经细胞凋亡、脑血液流变等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姜黄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提取物(含总姜黄素74%)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方法:采用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合并尾部放血降压,建立小鼠拟VD模型,以跳台实验为学习记忆评价指标,测定脑组织及血清中SOD、MDA活力、脑组织Glu浓度。结果:姜黄提取物可使模型动物的反应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脑组织及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Glu浓度显著下降。结论:姜黄提取物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及脑组织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以及降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Glu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