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干梗塞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一般认为,脑干梗塞症状重,预后差,并表现为交叉性神经体征。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对脑干梗塞有了更准确的认识[1]。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3例脑干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有一些新的认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2.
促血栓素A2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改变袁彦伯艾陵王行环促血栓素A2(TXA2)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肿瘤等〔1〕。近年来,动物试验研究表明,TXA2可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理机制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企对20例CR...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或延迟多次输血病人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和人淋巴细胞抗原的免疫反应,已广泛采用除去白细胞(WBC)的浓缩红细胞(RCC)。已报导用乏WBC血液成分来减少巨细胞病毒的传染。这些资料提示能除尽WBC的滤器可能预防某些输血传播的疾病。理想的滤器应是完全去除WBC而又无损于或不损失RBC的。滤器型号不同对滤过血液的反应频率有明显影响。作者对新近采用的5种专供去除浓缩RBC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植入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病人的疗效。方法 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有相应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病人,用Wallstent支架行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支架植入后8例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形态恢复正常,脑内供血改善。术后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半年血管无再发生狭窄。结论 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近2年来检测97例病人脑脊液免表1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浓度(g/L,x±s)及IgG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的结果nIgGIgAIgMnIgG指数IgG合成率(mg/24h)多发性硬化1  相似文献   
6.
^13N-NH3 PET脑血流灌注显像早期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氮 - 13-氨水 ( 13 N -NH3 )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5例缺血性脑梗死、10例对照组 (无脑血管病史的成年人 ) ,在首次CT检查后 1小时内静脉注射13 NH3 · 74 0~ 92 5MBq ,3分钟后 ,行T E三维方式脑血流灌注显像 .图象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及镜像比值法测量左 /右侧相应脑区SUV比值 (SU Vr) .结果 对照组左 /右脑区SUVr为 1.0± 0 .1.脑梗死组SUVr均 <0 .7(比值介于 0 .33~ 0 .6 9,平均 0 .5 1) . 5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发现病灶 12个 ,明显多于其他影像手段所检出病灶数 .结论 13 N -NH3 PET显像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定位准确且安全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手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对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并发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对11例真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真红并发脑血管病占同期真红病人的24.4%(11/45),而以脑血管病为首发表现的占54.5%(6/11);(2)真红并发脑血管病以脑梗塞为最多(9/11),且以多发病灶为主,病灶主要分布于额、顶、枕、颞叶,内囊-基底节少见;(3)治疗的关键是迅速降低血粘度,防止脑血管病的进展及再发,强调真红的治疗和复查。  相似文献   
8.
进行免疫骨髓抑制化疗、某些尚进行骨髓移植(BMT)的RhD 阴性恶性肿瘤病病人包括:急性白血病16例,骨纤维变性5例,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和实体瘤各4例,再障2例以及心、肝移植各1例。所输血小板以“相当单位”计,即相当单一供者1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RT-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100例男性健康对照及28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AR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析.结果 100例男性健康对照的CAG重复次数范围为15~31次,平均(23±3)次.在28例男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发现3例患者CAG重复次数大于40次,分别为46、47、47次,此3例患者基因诊断为肯尼迪病,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乏力,以双下肢近端为主,易疲劳,伴肌痛,肌跳,肌萎缩,血清肌酸肌酶(CK)升高,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可伴雄激素不敏感表现.结论 我国肯尼迪病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运动神经元病进行AR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焦虑、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症状重、慢性化、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等特点,是医疗资源的沉重负担。由于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常因各种情绪相关性躯体症状,反复求诊于各临床科室,而成为基层医疗资源的高频率使用者。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所花的医疗费用大约是一般人口的9倍。据调查,在医疗资源利用率高的人群中,40%为抑郁障碍患者,21.8%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为惊恐障碍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