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围手术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常见于外科手术后及长期卧床制动者。随着各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势必增加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了解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在围手术期采取各项措施趋利避害,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救治方法.方法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结果本组治愈16例,术后死亡7例.结论急性肠系膜缺血是高病死率的危重急腹症,发病初期肠系膜血管还没有完全闭塞,误诊率高.救治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肠系膜血管的血流、切除坏死的肠管,以及抗凝治疗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2例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穿孔原因:肿瘤性54.5%(12/22), 外伤性27.3%(6/22), 粪块性9.1%(2/22), 憩室炎4.5%(1/22), 肠套叠4.5%(1/22)。穿孔部位:盲肠31.8%(7/22),横结肠18.2%(4/22),降结肠9.1%(2/22),乙状结肠40.9%(9/22)。全部急诊手术, I期彻底性手术7例(31.8%),分期彻底性手术11例(50%),穿孔修补+永久性近端造瘘或永久性穿孔肠曲外置术4例。术后肺部感染6例(27.3%), 合并胸腔积液2例(9.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9.1%), 予穿刺抽液、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好转;膈下脓肿2例(9.1%), 经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后好转;切口感染10例(45.5%), 经换药愈合7例, 全层裂开Ⅱ期缝合3例;肠瘘1例, 改行造口术后好转。全组治愈18例(81.8%), 2例(9.1%)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21 h, 3 d死亡, 自动出院2例(9.1%)。 结论:提高对结肠穿孔的认识, 及时正确诊断, 尽早手术, 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共有9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在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以及切口疼痛等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急性肠梗阻患者住院48 h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方法 对174名急性肠梗阻患者家属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急性肠梗阻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不同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急诊手术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家属(P<0.01).结论 急性肠梗阻患者家属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应激反应,其中女性、受教育程度低、老年家属及需要急诊手术患者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内镜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置入术后肠梗阻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21例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84.0%。治疗后0.5~48h肠梗阻症状缓解。14例为过渡性治疗,于支架置入后5~14d行开腹或腹腔镜Ⅰ期肿瘤切除术,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7例为永久性姑息治疗。置入术后3例出现再次阻塞,发生率为14.3%,其中2例因粪块导致支架堵塞,内镜下异物钳疏通及冲洗后解除;1例因支架移位导致阻塞,置入第2根支架后梗阻缓解。结论经内镜支架置入术作为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的过渡性治疗或永久性姑息治疗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内镜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内镜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置入术后肠梗阻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21例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84.0%.治疗后0.5~48 h肠梗阻症状缓解.14例为过渡性治疗,于支架置入后5~14d行开腹或腹腔镜I期肿瘤切除术,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7例为永久性姑息治疗.置入术后3例出现再次阻塞,发生率为14.3%,其中2例因粪块导致支架堵塞,内镜下异物钳疏通及冲洗后解除;1例因支架移位导致阻塞,置入第2根支架后梗阻缓解.结论 经内镜支架置入术作为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的过渡性治疗或永久性姑息治疗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通过对14例确诊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结果本组手术11例,其中治愈7例,死亡4例。溶栓治疗3例均痊愈。治愈者对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1例出院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他患者未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常以急腹症就诊,虽误诊率高,但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发病初期,肠系膜静脉还没有完全闭塞,可采用溶栓治疗;后期静脉完全闭塞,导致肠坏死和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多需手术加溶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方式有很多,各有优缺点.在国内,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该手术方式能有效去除脾功能亢进,止血,且对肝功能影响小,术后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等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然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就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与布洛芬片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疗效。方法 117例局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所致轻中度疼痛的成人患者,其中扶他林组62例,布洛芬片组55例。扶他林组予局部外涂扶他林乳胶剂2~4 g/次,4次/d;布洛芬片组予口服布洛芬片0.2 g,3次/d,疗程不超过5 d。结果扶他林组与布洛芬片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扶他林组低于布洛芬片组(P<0.05)。结论扶他林乳胶剂与布洛芬片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轻中度疼痛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