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与脉象在传统中医观念中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本课题针对这一传统理论,建立一个基于频域上的模拟函数得出的脉象频谱数学模型,并用此模型来检验针刺前后脉象发生的结构上的变化.由量化的脉象信号得出的大量统计数据显示,脉象在频域上的包络线呈指数衰减的趋势,并且针刺后其拟合率更高.由统计结果得出,脉象在频域上的衰减率明显增大.同时,从数学上说明了其衰减率的增大等价于脉象在时域上的降中峡、重搏波,及低频涨落程度的变化,也对时域上的脉象作了新的数学模型的模拟.本项研究证实了针刺对脉象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传递法,在44只大白鼠脑,研究了楔外、内核和薄束核到小脑蚓部皮质的投射。结果表明:当HRP注于蚓部皮质Ⅳ—Ⅴ小叶后,在楔外核、楔内核和薄束核均有标记细胞。在楔外核全核内标记细胞较为密集,可见此核主要投射于小脑的该区。在Ⅳ—Ⅴ小叶注射例中,标记细胞亦见于楔内核的嘴侧部,但出现的标记细胞较少;于个别例,薄束核内可见为数甚少的标记细胞。当HRP注入蚓部皮质Ⅵ—Ⅶ小叶后,在后述两核均未见到标记细胞。当HRP注于Ⅷ—Ⅸ小叶后,在楔外核出现一些标记细胞,但这些标记细胞与注射于Ⅳ、Ⅴ小叶相比,数目明显减少;在该组注射例中,于楔内核的腹外侧部可出现一些标记细胞,但数目很少;此区注射后,薄束核内未见标记细胞。由此可见,楔外核对小脑蚓部皮质有较多的投射纤维,楔内核有很少的投射纤维,薄束核只有为数更少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共济失调(Ataxia)是小脑损伤后常见的协调和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通过对1例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病例讨论,探讨共济失调的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采用Team会议的形式,对具体的共济失调患者的诊断、功能评定、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进行讨论,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所改善。结论:共济失调的康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功能评定结果制定详尽的康复方案,采用综合的康复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脱髓鞘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对1例典型MS患者进行病例讨论,探讨MS的功能评定和系统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有关肝脏内部解剖及肝的分叶、分段问题,近十余年来国外已有较详细的研究。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先后报道者有黄萃庭等、姚家庆、凌凤东等、蔡德亨等、韩永坚及第二軍医大学肝病研究小组等。但有关肝脏的分叶及分段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有争论。至于单就小儿肝脏内部的观察,国内外尚未有过专题报道。我们累积了一些小儿材料,初步整理以供参考。本文所用材料为1—2岁小儿新鲜肝脏44个。取出肝脏后,先以流水冲洗门静脉及肝静  相似文献   
6.
关于腸系膜下动脉的文献报道,于国外已有很多,但对其分支、数目以及起始等,则报道讨论不够。于国内仅有张年甲以及钟世镇、刘正津等人的专题报道也未涉及分型问题。本文提供了黑龙江省所收集的材料,其中包括成人33例,儿童99例,近于足月的胎儿45例,总计177尸(男性89尸,女性88尸)。由于在三个年龄组间未发现统计学上的差异,故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下动脉的局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下神经的局部联系是外科手术时必须熟悉的知识,但各书记载有所不同。认为右侧的喉下神经常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前方;而左侧者常行于动脉的后方。Lubosch记载,喉下神经位甲状腺下动脉之后的占65%;位于动脉之前者占26%;喉下神经行于动脉分支之间者有9%。关于国人的甲状腺下动脉进行过观察的有宫下及高华龄二氏,高氏统计:甲状腺下动脉起于甲颈干者占94.3%;起于锁骨下动脉者占3.2%;超于椎动脉者占1.2%;起于乳  相似文献   
8.
器官内肝静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记载肝内静脉的是 Glisson 氏(1654).Hyrtl(1873)Rex(1888)(?)氏对肝脏内的三条主要静脉曾有报导。晚近对该题加以研究的有 Zlias、Petty(1952)、Gans(1954),(1955)及(1959)诸氏。由于肝脏外科的具起,在我国亦引起对肝内各种管道的注意,见于文献者,已有黄萃庭氏等的报导。依文献所载可知,目前对肝静脉的分布状况及与肝段各区域之间的关系报导不多,为此我们略加补充.所用材料为1~2岁童尸的新鲜肝脏40个注以塑胶,再用矽酸腐蚀方法制成为铸型标本。为观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各项数据来自115具尸体(男性83具,女性32具),其中成尸27具,童尸88具。每具尸体均作双侧解剖,共230侧。一、闭孔动脉的数目据既往文献的报道,闭孔动脉的数目可变动在0—3条之间。在我们的材料中,以一条闭孔动脉为最多见(223侧,占97.0±1.12%),也见到两条(6侧,占2.6±1.04%)和缺如者(1例,占0.4±0.41%),但未观察到三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HRP法研究了20只大白鼠躯体感觉皮质区在丘脑腹后核组内的定位。鼠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前部接受丘脑腹后核组腹外侧部的投射;后部接受腹后核组背侧部的投射;腹后核组吻侧段外侧部的纤维投射到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内侧部(上部);腹后核组尾侧段内侧部的纤维投射到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外侧部(下部)。丘脑腹后核组内所有标记细胞均出现在注射同侧,提示丘脑皮质投射是不交叉的。丘脑腹后核组投射到Brodmann 3区的神经元多,投射到2区的神经元少。本文还探讨了标记神经元数量与投射纤维多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