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刺激方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针疗法、经皮电刺激疗法、穴位按摩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经皮电刺激组、穴位按摩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取穴相同,均为肩前、侠白、肩髃、臂臑、肩(醪)、臑会、小海、后溪,分别予以电针疗法(疏密波,通电30 min)、经皮电刺激疗法(疏密波,通电30 min)以及穴位按摩配合肩关节松动手法.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改善程度.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程度均明显改善(均P<0.001),且穴位按摩组较电针组与经皮电刺激组改善程度更显著(均P<0.05).穴位按摩组镇痛愈显率为61.5%(24/39),优于电针组的42.9%(15/35)及经皮电刺激组的44.4%(16/36,均P<0.05).穴位按摩组肩关节功能活动愈显率为61.5%(24/39),优于电针组的48.6%(17/35)及经皮电刺激组的44.4%(16/36,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镇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且疗效优于电针疗法和经皮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院80例面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治疗疗效.方法 观察组:观察组予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都应用相同的针灸取穴、操作及疗程均与观察组相同,但不采用硝酸一叶秋碱穴位注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治疗面瘫疗效显著,成本低,无副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手针与电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针灸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针组与电针组,各100例;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手针组患者给予手针治疗,电针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 比较手针组与电针组在治疗中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手针组与电针组NIHSS评分均下降,Fugl-Meyer运动评分均升高,Barthel指数均升高,但电针组更加显著(P<0.05); 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手针和电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具有一定康复效应,但电针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在普通取穴基础上于颧髎、颊车及双侧合谷穴予以温针治疗,对照组67例于普通取穴前在患侧翳风、牵正、阳白、颊车予以每周刺络拔罐两次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个疗程结束后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予针灸临床治疗疗效分析与观察.方法 针灸组:针灸临床治疗:对患者患侧进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太溪、关元、梁丘、肝俞、肾俞、曲池、膝眼、阳陵泉穴,患者双侧痛可取双侧曲池穴.骨葆组:Po仙灵骨葆胶囊,1次3粒,1d2次;2~3周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结果 针灸组与骨葆组相比,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优于骨葆组.结论 针灸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成本较低,风险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现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温针灸,1次/d,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评估所得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