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50岁,住院号2000339,于2000年1月8日,因"葡萄胎清宫术后1.5 a,下腹痛7 d"收入院.患者于1. 5 a前因"葡萄胎"行清宫术2次,第二次病理未查到滋养叶细胞.术后1月查血HCG高于正常,无阴道流血、腹痛、咯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后未再复查,0.5 a前感右骶部酸胀不适,逐渐延及右腿部,并自我触及下腹部有一包块,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糖代谢异常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初次孕产妇1 056例,根据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结果将孕妇分为血糖正常组624例,GCT异常组326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106例。观察三组在妊娠期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GDM组、GCT异常组VV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三组VVC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T异常组、GDM组的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足月低体重儿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且GDM组又高于GCT异常组(P0.01)。结论妊娠期孕妇糖代谢异常会增加VVC发生的风险,增加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2 7岁 ,因婚后夫妻同居 4年未孕 ,于1999年 4月 2日来院就诊。查体 :T36 .5℃ ,P 82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7 12kPa ,发育正常 ,心肺腹无异常。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畅通 ,宫颈光滑 ,宫内后位 ,大小正常 ,质软无压痛 ,活动可。双附件区可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 ,有压痛 ,以右侧为著。临床诊断 :原发不孕、附件炎。患者经后 3d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碘试验阴性 ,故行盆腔碘油造影。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g。常规消毒 ,铺无菌洞巾 ,扩张阴道 ,暴露宫颈 ,探及宫腔 7cm ,用子宫造影专用的双腔…  相似文献   
4.
5.
患者 ,女 ,15岁 ,学生。因腹痛 4d,头晕眼花 1d于 2 0 0 2年 6月 13日 16∶ 0 0急诊入院。患者于 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 ,阵发性加重后转为全腹疼痛 ,伴恶心呕吐 (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 ) ,头晕 ,有大便感 ,无发热、腹泻、心慌、憋气等。在当地医院拟诊阑尾炎 ,静脉滴注抗生素 3 d无好转 ,来我院外科就诊 ,腹穿抽出不凝血 ,收住妇科。患者自幼患先天性血管瘤 ,出生时左上肢前臂内侧有一直径 2 cm血管瘤 ,曾先后 3次手术无好转 ,1a来血管瘤增长迅速 ,从左手直至左胸。月经 1433 0 ,末次月经 2 0 0 2年 5月15日。查体 :T…  相似文献   
6.
山慈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玲  郭顺星  王春兰  杨峻山  肖培根 《中草药》2007,38(11):1734-1738
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和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中医将其广泛应用于抗癌处方中。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菲类、联苄类,此外还有少量苷类、木脂素类及黄烷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其所含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血管生成、降压、抗菌作用,以及对乙酰胆碱受体M3的阻断作用,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和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晚期胆囊癌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院内方,瘤肿消内服与抗癌止痛散外敷,对照组金克槐耳颗粒内服,天仙粉外敷,两组均能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内外合治,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协同治疗,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并发癫癎的表皮痣综合征.患者女,21岁.出生后3个月颈部、躯干、四肢即出现弥漫分布的黑褐色、疣状角化性丘疹.患者3年前出现癫癎间断发作.家族中有同样疾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黑素增多.  相似文献   
9.
海巴戟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巴戟果实的化学成分,为海巴戟果实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法、Sephadex LH-20、RP-HPLC制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1: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2:5-羟甲基糠醛;3:香草酸;4:槲皮素;5:1R,2S5,R,6S)-26,-双(3,4-二羟基)-3,7-二环-[3,3,0]辛烷。结论 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面部、四肢红斑、水肿伴瘙痒、疼痛反复发作20天入院。患者于20天前进食扫帚苗后外出劳作,日晒强烈,面部、双上肢等部位出现大面积红斑、水肿,伴瘙痒、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给予静滴"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抗过敏治疗8天,皮疹减轻。1天前再次进食"扫帚苗",面部、双上肢伸侧、手背、下肢伸侧等曝光部位再次出现红斑水肿,剧烈瘙痒、疼痛,且伴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