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奉实验重点研究了电针、手捻针对下丘脑—垂体系统影响,为针灸治疗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祖国医学认为针刺的镇痛和治疗作用,在于通经脉,调气血.在针麻过程中,有人用血管反应和容积脉搏波作为针麻导引正气,疏导气血的指标,看到针麻诱导后出现外周血管舒张,容积脉搏波加大等变化.针麻对外周血流的影响,启示我们考虑到针刺对脑中枢内与镇痛和调整作用有关核团的微循环是否也有影响,它与吗啡的作用有无不同,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3.
There have been fairly good effects ofDecoction Rehmannia(地黄饮子)in treat-ing stroke syndromes.The model of theexperimental cerebral embol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morphological andcytochemical changes of the effect of this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选用48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经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凝块栓子,造成局部脑栓塞。制成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取材(6、12、24、72h,1、2、3、4周),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根据观察,脑缺血病变大致可分为3期,即水肿期、吞噬期和修复期。3个时期在时间上互相重叠,没有明显的界限。脑栓塞后的72h内为水肿期。栓子进入脑内6h后,光镜下即可见到脑水肿现象。表现为神经元水肿,胞体呈三角形,尼氏体消失,核固缩。有髓神经纤维变粗,髓鞘肿胀。神经元周围的神经毡变稀疏呈海绵状,染色变浅。血管腔变小、  相似文献   
5.
6.
<正> 近年来,国内大量研究表明蓝斑(LC)参与了针刺的镇痛与调整过程,但对于蓝斑神经元在此过程中的机能状态和作用机制尚有争议:有人提出蓝斑与中缝核作用相反,是拮抗针刺镇痛的;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蓝斑神经元可为针刺信号所激活,从而发挥了协同镇痛的积极作用。一般认为,神经元的机能活动可能与其内某些有关的酶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即以与神经元内代谢水平和机能活动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斜行的耳垂皱褶仍被认为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一种象征。世界上许多心脏病学家曾经为此课题做了许多研究,其中德国人类家在耳针发明前就证明了体态、死亡原因与耳外形之间有关联。本文考察了该报道的资料,并作了统计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9.
<正> 我国古代的针灸学专著对针刺穴位的刺法和深度有较具体的记载。近几十年来,对针灸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刺穴位的深度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我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中证实,针刺大鼠的“环跳穴”可以引起镇痛效应,同时观察到  相似文献   
10.
选用192只成年、健康、雄性大白鼠分成电针组及对照组:电针组针刺手三里及环跳;对照组不加电针。测痛后,立即杀死动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蓝斑、缝际背核的儿茶酚胺、单胺氧化酶及乙醯胆碱酯酶的反应;并用显微光度计度进行了定量测定。针刺后大部分动物痛阈升高,但电针组蓝斑内儿茶酚胺及单胺氧化酶则未见有明显的增高。测定了针刺组及对照组蓝斑内 AChE 的量:与对照组比较,蓝斑以及其单细胞内 AChE量都有非常显著的增强;但少量针刺而痛阈未升高动物的蓝斑内 AChE 未见有明显变化。电针组缝际背核内 AChE 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有非常明显的增多。实验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假设:针刺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重要核团内神经递质及生物酶参与机体某些功能调节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