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离、鉴定旱柳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学成分,运用IR,UV,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儿茶酚(Ⅰ),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大黄酚(Ⅲ);用TLC法检查出大黄素甲醚(Ⅳ).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Ⅳ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
林可霉素发酵过程代谢特性与pH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FUS-50L(A)罐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研究发现,在发酵初期(0~24h)和前期(24~40h),通过严格控制硫酸铵和葡萄糖的补入时机和补入速率,可使林可链霉菌保持较高较稳定的生理活性,并实现菌体由初级代谢向次级代谢的过渡.在发酵中期(40~140h)和后期(140h~发酵终点).当pH和湿菌体浓度(PMV)分别在6.9和54%左右,硫酸铵和葡萄糖的平均添加速率分别为0.08和0.5g/(L·h)左右时,每24h林可霉素的产量可增加1100μg/ml左右.在分批补料发酵生产中,将pH控制在6.6~6.9的范围内,林可霉素可达到较高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3.
生物素与氨基酸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成培养基中利用林可链霉菌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当向培养基中加入生物素和氨基酸时,林可霉素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本研究中首先采用两水平因子设计法筛选出6个显著影响因子,即生物素、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酪氨酸;然后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得到上述6因子的优化含量分别为30μg/L、100.5、83、29、117.5和58.5mg/L;最后在摇瓶中进行验证实验,优化条件下发酵液的生物效价为2116μg/ml;对照样品Ⅰ(培养基中无生物素和氨基酸)和Ⅱ(培养基中按原配方加入6个显著影响因子)的生物效价分别为893和1481μg/ml,与样品Ⅰ和Ⅱ比较,生物效价分别提高136.62%和42.88%。  相似文献   
4.
杨明  葛友群  曾宪仪  彭晓俊 《中成药》2010,32(1):171-172
复方柳菊片系由旱柳叶、野菊花、白花蛇舌草三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用于治疗肺结核病~([1]).临床还观察到复方柳菊片对肺结核化疗引起的肝损伤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