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分布及表达密度;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病程视网膜细胞的损害情况。结果: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均表达bFGF,反应强度和密度不同。发病组自6月龄起,居于大血管周围的阳性节细胞密度增加;不同病程bFG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糖尿病病程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糖尿病时增多的bFGF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刺激二者增殖,促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另一方面,减弱视细胞与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对糖尿病性盲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同时,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的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脉缺血后处理措施对心肌梗死室颤家猪模型复苏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家猪通过介入球囊封堵建立猪心肌梗死后室颤进行心肺复苏模型。家猪成功复苏后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c-reperfusion,IR)和缺血后处理组(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观察和记录两组动物心电、血流动力学数据并评估复苏后心电图及96小时的生存结局。结果:IPOST组复苏后心肌损伤程度较IR组更低(P0.05),动物的生存时间及96h存活率明显优于IR组。结论:冠脉缺血后处理减轻心肌梗死后室颤家猪的心肌损伤及改善其短期复苏预后。  相似文献   
3.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肾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2h、6h、12h、18h、24h,后肢I-R12h+AG(iNOS活性抑制剂氨基胍)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h-24h,制备I及I-R各组模型,I-R12h+AG组再灌注前20min,经腹腔注射AG10mg/kg.光镜观察肢体I-R及肢体I-R应用AG后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iNOSmRNA表达的变化,以iNOS与β-actin(内参对照物)逆转录扩增产物电泳谱带的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iNOSmRNA的半定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肾iNOS蛋白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衍生物硝基化酪氨酸(NT)的生成与分布;比色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1)S及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轻度水肿;肢体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水肿,部分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堆积有大量破裂的红细胞.(2)N组肾组织iNOS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34±0.015;S组较前者上调,为0.176±0.009,P<0.05;I组为0.215±0.012,与N组相比,P<0.01,与S组相比,P<0.05;肢体I-R后进而上调,I-R6h组表达至高峰,此后回降,I-R2h、6h、12h、18h和24h组的表达量依次为0.342±0.042、0.417±0.037、0.384±0.039、0.305±0.011和0.294±0.013,均较N、S及I组显著升高,P<0.01.(3)N、S及I组iNOS阳性细胞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I-R组肾小管各段上皮均呈iNOS阳性反应.(4)N、S及I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有少量NT阳性产物,I-R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密集的NT阳性产物.(5)S、I组与N组相比,I-R6h组同S、I组相比,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6)对肢体I-R大鼠应用AG10mg/kg可使肾组织病变减轻.结论(1)肢体I-R可引发肾组织损伤,肾小管上皮严重水肿是其病变特征;(2)肢体I-R致肾损伤可能包含创伤应激、过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而肾内高表达的iNOS-NO-ONOO-及其介导的过氧化损伤可能是肢体I-R引发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及方法:生精细胞凋亡对于保证精子的正常数目具重要意义,已表明生精细胞凋亡与年龄、生精上皮时相及调控基因有关。为明确生精细胞凋亡的规律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TUNEL染色(缺口末端标记法)、FCM(流式细胞术)及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生后4天、8天、12天、16天、20天、24天、28天、32天、60天、3个月及5个月的SD大鼠的生精细胞进行了研究。将动物的每侧睾丸分别制备石蜡、超薄切片及单细胞悬液以备观察。结果及结论:1凋亡率(FCM):在生后的4天组到32天组,生精细胞的凋亡率逐步升高,32天达高峰之后,随着性成熟而下降。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内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2h、6h、12h、18h、24h,后肢I-R18h+ZnPP(锌原卟啉)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h-24h,制备I及I-R各组模型,I-R18h+ZnPP组,再灌注6h、12h时经股静脉注射ZnPP(每次5μmol/kg).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HO-1mRNA表达的变化,以HO-1与β-actin(内参对照物)mRNA逆转录扩增产物电泳谱带的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HO-1mRNA的半定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HO-1蛋白在肾内的生成与分布;应用ZnPP抑制HO-1活性后,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1)N组肾组织HO-1mRNA未检出,S组肾组织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33±0.037,I组为0.549±0.035,与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肢体I-R后肾组织HO-1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I-R18h至峰值,此后回降,I-R2h、6h、12h、18h和24h各组肾组织HO-1mRNA表达量依次为1.017±0.088、1.322±0.052、1.356±0.073、1.765±0.092和1.443±0.023,与S、I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2)S、I及I-R6h组髓袢小管上皮细胞呈HO-1免疫阳性,3组相比染色依次加深,I-R12h组肾小管各段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肾小球等血管内皮呈弱阳性.(3)I-R18h+ZnPP组肾组织病变较I-R18h组加重,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水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淤积大量红细胞.(4)I-R18+ZnPP组与I-R18h组相比,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P<0.01.结论肢体I-R后肾内HO-1表达上调,表达HO-1的细胞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HO-1出现的部位及范围与损伤的部位及范围有相关性.抑制HO-1活性使肾损伤加重,肾内过氧化反应增强,表明HO-1具有抗氧化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神经组织教学切片的制作难度较大,尤其是块染法不易掌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认为Cajal(Ⅵ)法与Cajal原法虽都能显示神经原纤维和突触,但结构的分辨还不够理想,经反复摸索,将二法改进后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与结果1 .1 材料:①动物:为波斯猫,河北医科大学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提纯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剥去38~40周孕妇剖腹产术后羊膜,用消化酶消化后制备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s)悬浮液。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hAMCs中分离提纯干细胞(hAMC-SP细胞),并对于细胞抗原进行鉴定。结果从hAMCs中分离的hAMC-SP细胞,约占AMCs总数的0.3%。传代培养4~10代后的hAMC-SP细胞表达Nestin、Vimentin、整合素家属成员(CD49b、CD49c、CD49d、CD49e)、CD9、CD13、CD19、CD29、CD44、CD46、CD51、CD59、CD166及干细胞相关的Oct-3/4抗原。HLA-ABC、TRA-1-81及SSEA-4为弱表达;相反CD34、CD45、CD117、CD56、CD90、CD105、CD106、CD133、Fit-1、Musashi 1及HLA-DR无阳性结果,同样TRA-1-60及SSEA-3也表达阴性。体外转化实验表示hAMC-SP细胞在琼脂糖培养基上不形成细胞集落,但阳性对照组的HepG2形成多数细胞集落。结论hAMC-SP细胞表面标记符合骨髓及脂肪间充质等来源的干细胞特点;hAMC-SP细胞迅速而稳定扩增,无致瘤性。由于来源充足,hAMC-SP细胞在消除HLA-ABC阳性细胞亚群下,同种异体移植在内的广泛的再生医学领域中能成为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2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均经边长1.5cm左右正方形或菱形小锁孔清除血肿。结果本组2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采取小锁孔手术清除血肿,术中未输血,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1例死亡。该方法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或钻孔置管引流术,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大多数病例可一次完全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9.
10.
64只新西兰白兔行晶体囊外摘除后,分别以睫状沟缝线固定和单纯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IOL)。于术后1/2、1、2、3月时处死家兔。取出IOL,分别以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IOL表面可见纤细的膜样结构,其上附有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